在《伤寒论》中有7个方子是要求去滓再煎的,分别是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和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剂在组方用药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有和枢机、解郁结的功效。因此后世医家就认为,在《伤寒论》中这7个方子之所以要求煮后把药渣子去掉,把药液再加热浓缩,是为了使方剂中的药物寒热并行,攻补同施,更好的起到和解的作用。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种学说:
一、调和药性说。该说认为调和药性有助于和解,作为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的柴胡桂枝汤也是和解剂,为什么不“去滓再煎”?可见,把“去滓再煎”理解为有助于和解是片面的。
二、惯例说。这种观点带有普遍性,柴胡剂都要“去滓再煎”吗?显然不是!半夏泻心汤和旋复代赭汤等4方都不是柴胡剂,为什么也要“去滓再煎”?而且上文提到的柴胡桂枝汤反而不需要“去滓再煎”。可见惯例说站不住脚。
三、主症有呕吐说。“去滓再煎”的方剂大多都有呕及胃气上逆,但柴胡桂枝干姜汤不呕却也“去滓再煎”,而治呕的方子也并非都“去滓再煎”。
四、半夏去毒说。这些方子大都有半夏,如果为了去毒,用2升的大半夏汤为什么不“去滓再煎”而只用半升的方剂却要如此?再者,配伍了生姜即可杀毒,也没必要多此一举。又,柴胡桂枝干姜汤没有半夏,为何却也要“去滓再煎”?可见,“去滓再煎”与使用半夏无关!
五、浓缩说。大剂量的柴胡剂才采用“去滓再煎”,而中小剂量却使用普通方法。认为剂量大用水量也大,按照普通的煎煮法药量会影响病人的饮食,不去滓也同样可以浓缩。这种说法似乎也不能完全站住脚。
六、产生新成分说。“去滓再煎”和之前的药物成分肯定有变化。国外有人研究认为,小柴胡汤“这种煎煮法,柴胡所含的柴胡皂甙a、b几乎消失而成b1,b2”。国内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去滓再煎法中柴胡皂苷a的含量比不去滓煎法、现代两次煎法分别提高了62.41%,49.01%,柴胡皂苷d的含量比其他2种煎法分别提高了59.47%,28.71%,柴胡皂苷b1的含量比其他2种煎法分别提高了41.93%,16.14%。去滓再煎法中人参皂苷Re的含量比不去滓煎法提高了33.96%,比两次煎法提高了0.20%。去滓再煎法中黄芩苷,人参皂苷Rb1,甘草酸单铵盐,甘草苷4种成分的含量略低于两次煎法,高于不去滓煎法。不去滓煎法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3种煎法中最低的(6-姜辣素除外)。
去滓再煎的方法明显提高了柴胡在水煎液中有效成分的溶出,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小柴胡汤的临床功效。那么其他的六个方剂是不是也是这个逻辑呢?笔者认为是,由此可见仲景先师的智慧不输今人。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伤寒论》中“去滓再煎”之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