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中人体体表气血最旺盛的时候,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正式开始了。一年仅此一次,请大家珍惜!
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地深伏于体内,而不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而进入冬季以后,这些病会反复发作,“……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因此,《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要“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调房里。冷饮不但消不了暑气,反而会伤了脾胃。茶是解暑的最佳饮品。一杯热茶喝下去虽会出一些汗,但随之而来的是阵阵的清凉。凡事不能只看眼前,眼光放远些。养生必须从当下做起。
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加之精心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腧穴进行敷贴,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高温天气应减少户外活动,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般来说,晴日里上午9时以后或者下午4时之前就不宜外出。
另外,不能过于避热趋凉,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5℃内较适宜),否则骤冷骤热反差很大,易引发热伤风。夏天虽然可能出现38℃以上的高温天气,但是一天中大多数时间的温度都在35℃以下,所以26℃左右的室内温度是比较合适的。
防暑很重要一步就是先给身体补充足够的水分啦,建议多喝白开水、淡盐开水和茶水。少喝饮料,因为饮料含有大量的糖精和电解质,多喝无益。
此外,可通过多吃蔬菜水果来补充维生素和水分以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夏天多暑多湿,易使人体出现饮食无味、口中黍腻、头昏脑涨、肢体困重等症状。
用豆蔻煮水喝,豆蔻发散郁热、祛湿的作用不错。将整粒豆蔻和冰糖一起熬汁,豆蔻汤祛湿解暑,又不损伤脾胃。
三伏天炎热出汗,饮食搭配在注重清淡爽口的同时也要保证一定的热量和营养。同时也不能忽视对谷类、豆类和瘦肉的摄入。夏季里,还要多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
三伏天里吃羊肉,有一定的养生依据。春夏吃羊肉养阳,等到冬天,手脚不易冰冷。有些人伏天时内有积热,食用羊肉汤后,全身大汗淋漓,可驱走五脏积热。不过,凡事都讲究一个度,一些热性体质的人,切莫意尝试。
苦瓜这是个好东西,它的苦味才是营养的关键,苦瓜味苦,有清热解暑、清心除烦、益肾利尿的作用。
“冬吃萝卜,夏吃姜”,现在是吃姜的最佳时机。很多人平时一定不爱吃姜,那就喝姜汤吧,至少味道会温和些,记住哦,生姜茶一定要趁热喝。如果你能坚持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
提倡积极休息,在保证身体不疲倦的前提下,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适当的锻炼,但不提倡做剧烈运动。午睡要科学合理,午睡时间以一小时左右为宜,不要在穿堂风或风口处“顶风午睡”,更不适宜趴在桌沿或靠在椅子上“直立午睡”,这些不正常的午睡,对人体健康常常“弊”大于“益”。
医学研究表明,夏天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会出汗;且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人也容易心烦意乱。这个时候端坐、闭目、吞津,就是个安神的好方法。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三伏来袭正是养生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