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3月31日讯 3月31日下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新闻发布会。在发布的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结果中,有两个数据,一个是普及率84.02%,素养水平是8.55%,专家向媒体解释了为什么普及率这么高,但是素养水平低。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谭巍表示,这两个数据之间的关系,涉及到普及率是怎么判定的,素养水平又是怎么判定的。在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当中,主要是如何依据公民答题得分的情况进行判定,这里包含两部分的调查,一个是全国中医药科普工作的开展情况,另一个是开展了中医药科普工作之后公民接触到、了解到和接收到的中医养生保健科普知识,他的素养水平到底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现状,我们进行摸底。第一个普及率是根据全国的调查对象接触、认知、信任,并且认为他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等任何一个维度,对他有所干预,从这样一个角度进行调查。采取的调查手段是事先设计的调查量表,调查的主要方式是回顾性调查,因为目前的调查手段是有限的,用他自己的经历来回答,是否在某些场合阅读到了中医的科普知识,是否在大众媒体、电视网络上接触到了中医科普知识,或者说他是否认为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有所帮助,或者说他会主动向他的亲戚朋友推荐中医科普知识。
谭巍说,但从这些角度来判断一个人接触到了和认知到了中医药科普知识是不是达到了我们认为的一个中国公民应该具备的养生保健素养水平,这条线又应该如何去划,我们就有参照系了。主要的参照系就是健康素养的一个评价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来判断答问卷的总体分值,是否达到了应有分值,目前健康素养的分值水平是80分,就是说一张问卷满分100分,达到80分以上才算达到了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水平。
我们参考了多个国情调查的素养标准,也结合了专家的意见以及中医基本情况、前期预调查的情况,我们在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水平划定的方法是给出的标准问卷100分,能够达到70%或者70%以上的即认为他具备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有很多人可能是中医爱好者,或者说他偶然接触过,并且能回忆起他接触过,但不见得他就能够达到我们的要求,所以这两个数据之间是有差距的。
还有人会问到在“十三五”规划当中把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的提高作为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非常核心的指标,并且提出这个核心指标到12%,这是一个要咬牙达到的指标。因为公民素养水平提高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比如我们现在在北京,各位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群,可能这个问卷看起来没有任何困难,能够达到将近满分,但是我们的调查对象涵盖的是具备基本阅读能力的人,这样的人群分布非常广泛,有不同的经济收入水平、不同的教育程度,也有不同的对养生保健信息的理解能力,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偏远地区调查对象对问卷的回答情况。所以这两份问卷非常珍贵,覆盖了全国31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并且覆盖了城乡,覆盖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文化程度。我们前期在进行问卷设计的过程中也充分考虑了这个因素。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监测与评估部主任李英华表示,一方面,中医药科技普及率达到84%,这恰恰说明我们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理论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具有深厚的工作基础,这也是未来开展群众普及工作一个很好的优势。为什么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比较低,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医很多知识的表达来源于古文,甚至里面还有一些生僻的字,大家认识这个东西、理解这个东西,念这个东西都很难,所以在传播上,或者人民群众学习接受存在一定较困难。第二,中医药理论的博大精深,比如气血阴阳、脏腑经络、辩证论治等。中医有自己的一套诊断、治疗、预防的理论和成熟的治疗方法,本身就博大精深。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一个症状,可能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具有完全不同的致病原因,这样的话更增加中医知识在宣传普及过程中的难度。也启发我们将来在开展群众健康知识传播时,怎么把中医比较晦涩难懂的语言通俗化,用现在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语言传播,另外把一些疾病的名称和现在疾病的名称相对应,这样老百姓能把理论和常见病、多发病联系起来,增加兴趣,增加传播的实效性,这是比较重要的。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专家: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低因中医来源于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