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给你的肠子洗洗澡吧”,“碧生源减肥茶太妙了!不要太瘦啊,碧生源减肥茶。嗖的一下就瘦了;天天喝天天瘦,真的没再胖起来!”碧生源减肥茶的广告语可谓家喻户晓,可是如今,碧生源企业的自身发展却遇到了“健康”问题。
昔日的“减肥茶第一股”遭遇业绩亏损。碧生源发布的2018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亏损超过9000万元,两大明星产品“常润茶”、“常菁茶”的收入分别大幅下滑。业内人士认为,碧生源早年通过大量广告投放打造减肥茶品牌为公司带来不菲的收益,但减肥茶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碧生源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加上产品被迫更名,碧生源减肥茶遭遇瓶颈,难以为公司带来较大业绩贡献。
港股碧生源发布半年报,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6月底,碧生源由盈转亏,亏损2890万元。从2014年至2017年,碧生源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0.88亿元、-0.75亿元和0.053亿元。同时,碧生源主要产品常润茶和常菁茶合计销量,也由15470包降至9440包,下降幅度约4成。
“快给你的肠子洗洗澡吧”,碧生源常润茶的广告,恐怕很多人都不陌生。电视上、网络上、公交车上、电梯里……广告“轰炸”,遍地皆是。
由于广告轰炸,8年前,碧生源一度达到巅峰,当年登陆港交所,2007-2010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63亿元增加到8.75亿元,涨幅超过400%。
但鲜亮的广告背后,却是灰色的现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显示,该产品功能仅是改善便秘;而广告中,口臭、色斑、痤疮甚至失眠健忘等,都纳入了疗效范围。其主要成分番泻叶,在医学专家看来更是需严格控制使用的“泻药”。
其实,碧生源广告的问题,早已有监管部门介入。碧生源公司上市前的三年,其广告违规23次。该产品广告还因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夸大保健功效等原因,上过广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黑榜”。
在半年报中,碧生源提到,2018上半年,集团本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扩大产品线,在电商平台推出碧生源牌高纤代餐饼干;碧生源牌芦荟软胶囊;碧生源牌B族维生素片、维生素C片及维生素C咀嚼片等新产品。
不过,记者在某电商平台发现,大部分新产品的销量并不理想。在某电商平台上,碧生源维生素C咀嚼片月销量为860件,碧生源新品褪黑素维生素B6片的月销量仅为242件,碧生源深海康德牌深海鱼油软胶囊月销量仅为131件。
食品行业专家朱丹蓬认为,碧生源的问题是品牌老化产品没有创新,也没有升级,并不是说加大营销人员的激励就可以解决的。现在的消费者不单只要看广告,产品一定要有口碑,要有体验,还要很专业。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碧生源上半年业绩下滑主要由三点原因造成:一是受到国内外专业保健品牌的冲击;二是消费者需求转型;三是碧生源缺乏产品创新升级。
当年碧生源销量步步高升,主要源于国内消费者减肥意识刚刚兴起,市场上竞争对手较少,加上碧生源深谙营销之道,高频度、多维度地保证品牌曝光率,让消费者在心目中把减肥茶和碧生源画上了等号。碧生源的主要运营方式是广告投放,早在2007年广告开支占比就已超过30%,从那时起三年内销售收入大幅增长,2007-2010年复合增长率超过75%。
而如今,减肥茶、酵素品牌繁多,比如大印象、御生堂、绿瘦等,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但与此同时,这个市场变得鱼龙混杂。比如,利用消费者想立竿见影瘦身的心理,一些不法商家不惜添加诸如盐酸西布曲明等违禁成分。根据搜狐财经报道,去年娄底警方查获的60万粒假减肥药胶囊,打着所谓进口减肥药的名义,但其实成分主要是面粉、米粉、山楂粉、苦瓜粉、当归等,不法商家为了所谓的“效果”,还加入了可导致人神经紊乱甚至死亡的西布曲明,利润率近9000%。
这还只是减肥药造假的冰山一角。就连碧生源自己也曾因为涉嫌利用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多次上过黑榜。因此,不少消费者开始倾向于国外品牌,中国减肥茶品牌逐渐遇冷,碧生源的对手也越来越多。据此有网友调侃碧生源业绩下滑,是被“小骗子”牵连了。
“以前消费者空有减肥意识,没有减肥知识,这曾是碧生源依托的红利之一。”朱丹蓬认为,过去,人们减肥方式比较单一,对于通过摄入有药物作用的食品来瘦身的方式较为迷信,也很相信广告的效果,因此碧生源减肥茶很受青睐。但现在,消费者更关注减肥茶成分的健康性和减肥方式的合理性。
比如碧生源主推清肠效果,而很多观点都指向依靠类似于泻药的作用排脂的方式是不科学的,这就会对消费需求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光靠广告吸引、说服消费者是不够的,还需要打造品牌的专业化。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曾经很火的碧生源减肥茶要失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