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权健案在天津市依法公开宣判,被告单位权健自然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被告人束昱辉等12人均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依法判处被告单位权健公司罚金人民币一亿元,判处被告人束昱辉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万元。
权健的模式是以高额奖励为诱饵,引诱他人购买产品成为会员,再以发展会员的人数为依据进行返利。束昱辉等人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判刑,这是咎由自取。而这背后还有个关键词不能不提:保健品。
不可否认的是,保健品已经沦为传销和诈骗的重灾区。一年前的今天,2019年1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十三个部委在全国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的百日行动。据统计,截至4月18日,全国共立案21152件,案值130.02亿元,已结案9505件,罚没6.64亿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446件。一方面说明治理效果显著,另一方面也反衬保健品市场之乱。
当前,国内一些保健品企业或虚假宣传,夸大保健品功效,说得极其玄乎,让无数人上当。要么就是在营销手段上毫无底线,甚至不惜靠传销来赚钱。梳理相关伎俩,没有把精力放在研发和产品本身,而是剑走偏锋,归根到底一个字,就是“骗”。
如今,权健公司已经垮台,保健品市场乱象却仍需警醒。不少消费者深受保健品欺骗之苦,赔了身体亏了钱。这就提醒监管部门加大整顿力度,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消除保健品乱象的温床,彻底改变某些保健品靠骗营销的灰色逻辑。
同时,健全保健品市场,保健品行业企业还要补齐诚信的“短板”。害人的企业活不长,坑人的产品没人买,只有守法经营,在研发和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整个行业才能真正走向健壮!(人民日报客户端 秦川)
自权健事件曝光以来,有关部门一系列雷霆行动确实令观者大呼称快,此案宣判,也无异于给保健品市场乱象鸣钟。
从“祖传秘方”到“中西结合”,从“绿色天然”到“前沿科学”,部分不良商家通过虚假宣传、消费欺诈,诱导部分缺乏医学常识或病急乱投医的人上当受骗;披着直销的皮,背地里却干着“拉人头”“招下线”的传销勾当;死缠烂打,专挑中老年人下手,掏空养老的钱袋子这些保健品市场乱象如今仍未绝迹。
虚假保健产品的受害对象,多集中于老人、病人、低收入者等社会群体。在一些地方,甚至形成“亲戚朋友互相骗”的态势。
分析需求、看人下套、精准诈骗不法分子无孔不入,找准受害者的弱点痛点,把利润当作经营的唯一标尺,躺在非法所得上洋洋自得,却不知是损人害己、自掘坟墓。
究其根本,是准入门槛、审批标准等方面的力有不逮,也是部分地方监管的“主动失明”。
产品如何获得审批?是否符合技术标准?生产过程是否规范?销售方式是否违规?消费者使用是否有效?投诉渠道是否畅通?
或是贴身,或是口服,与群众健康息息相关的保健品容不得任一环节的丝毫马虎。
面对弊病,既要有大刀阔斧的果断,也要有绣花的耐心。在打破既有利益链条的同时,应当把群众的生理心理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尤其是对遭受欺骗还信以为真的群众,更应慢下心来,以科学负责的态度进行引导。
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的重拳之下,如今保健品市场治理成效初显,但还需釜底抽薪,彻底净化。
权健也好,其他不良厂商也好,打着保健的旗子,钻着人心的空子,用虚假宣传和劣质产品堆砌自己的“商业大厦”,倾覆倒塌只是时间问题。
监管不能缺位,相关部门也不能抽一鞭走一步。把清理乱象作为一项长期工作,铲除乱象滋生的根基,让黑心厂商无地可立、无枝可依,是从源头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财产权益的必要选择。(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翟永冠、郭方达)
从狭义的角度看,在司法领域,随着束昱辉的当庭认罪伏法,权健案到了一个终结的节点,但从广义的角度看,在市场领域、监管领域、维权领域,对权健案的处置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
因为,权健案的“流毒”仍在。据报道,权健事发后,传统拉人头、入会员、拿提成的传销模式有所收敛,但不少权健经销商把生意转回了更加隐秘的微信朋友圈。在朋友圈,虚假宣传这一问题丝毫不减。去年底权健“帝国”崩塌一周年之际,媒体调查发现,不少权健经销商仍在网上销售权健公司的各类保健品。
诚然,权健公司并未倒闭,依然有合法经营权,权健的产品也能在市场上销售,但销售行为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一些权健产品经销商换了一个马甲,换了一个阵地,从线下转到线上,但干的仍是原来的勾当,使用的仍是原来的套路。夸大权健产品的功能,甚至明示或暗示权健产品的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是典型的违法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宣判权健案之后,还要清除权健“流毒”。市场监管、网络监管、公安等部门不能有丝毫松懈心态,还应该高度关注经销商虚假宣传权健产品的新马甲、新阵地、新路径、新花样,再拧紧一扣,再深挖一尺,认真排查与权健产品有关的违法行为,采取综合整治措施,依法严厉打击治理,坚决肃清权健“流毒”,净化市场环境。同时,加强对其他企业、经销商与权健问题类似营销问题的治理,帮曾经受到侵害的消费者主持正义,治愈各种后遗症,重建良好的市场秩序。(半岛都市报 李英锋)
纵观这份判决,有些疑惑尚待解答。此前,权健被立案侦查,系因“涉嫌传销犯罪和虚假广告犯罪”。此次司法部门的判决中,只追究了权健的传销犯罪问题。要知道,无论是“丁香医生”的起底,还是网友和舆论的爆料抨击,很大一部分都是针对权健保健品存在虚假宣传。没有问责权健的虚假广告行为,是因为该问题根本不存在,还是说未达到犯罪程度?这一点,恐怕需要有关部门拿出一个解释。
判决之外,更有值得追问的重点。权健公司被罚了,其控制人束昱辉等也临领刑伏法。然而,其背后的保护伞疑云仍然有待廓清。
从最初“丁香医生”的发文,到后来媒体的调查报道,种种信息都表明,权健的野蛮狂奔,充斥着权力纵容助推的可能。要知道,虽然因传销和虚假宣传而官司不断,但权健总能全身而退,而且还能不断“做大做强”,发展到“旗下有7000多家火疗养生馆”,成为年销售额近200亿的保健品帝国。更惹人遐想的是,以慈善捐款为跳板,权健老总束昱辉成了农工党中央委员,随后又当选全国政协委员,还获得了“天津好人”“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慈善家”等众多荣誉。这些官方给予的头衔,是否具备为权健“护体”的功效?进而言之,有没有人在为束昱辉、为权健撑起保护伞?
束昱辉认罪领刑了,权健案却不能落幕。从权健案进入公众视线开始,舆论就已将质疑指向了“权健背后的人”。有关部门去年初对权健立案侦查时,网友和媒体更是再度发出了清查保护伞的提醒。显然,这是基于现实和逻辑的合理推测。若真的存在保护伞,那就应该毫不留情一查到底,做到“一个都不放过”。唯有如此,才能让权健案圆满落幕,让“权健们”无法野蛮生长。即便不存在保护伞,也应拿出翔实的说明,回应舆论的关切,平息大众的质疑。否则,争议势必继续发酵,该案将难以画上句号,进而丧失惩前毖后的治理价值。(红辣椒评论 粒火)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最热评丨权健案宣判保健品营销不能再靠“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