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具有止痛、疏肝行气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苦楝皮、川楝子中的苦楝素对肝脏有毒,正常使用剂量也可能会导致药物性肝炎,从而出现肝肿大、转氨酶升高和黄疸。
这两种药是治疗鼻炎、头痛和肾病的常用药。苍耳子所含的毒蛋白和毒甙能引起肝损害,甚至引发肝功能衰竭。雷公藤或雷公藤多甙片可致可逆性转氨酶升高及肝肿大,还可引起重型肝炎。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与苍耳子、雷公藤合用,有可能加重药物对肝脏的损害。老年患者要谨慎使用苍耳子和雷公藤。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提示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可能有引起肝损伤的风险,超剂量、长期连续用药等可能会增加这种风险。
艾叶比较常见,它有明确的肝毒性、生殖毒性及神经系统毒性,研究证实,艾叶的水提液及挥发油都含有肝毒性。挥发油中的侧柏酮已经被明确定性为有肝毒性及神经系统毒性。
五倍子、石榴皮等中药含有的水解型鞣质,对肝脏有直接的毒性作用,长期使用可引起脂肪肝,甚至肝硬化。
黄药子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常用中药,但其却含有薯蓣皂甙等毒性物质,使用两周后有可能引起黄疸(或无黄疸)型肝炎,也可出现腹水或肝昏迷。
蓖麻子是非常常见的泻下药,因为蓖麻子中含有蓖麻毒蛋白,它可以轻易的损伤肝脏从而导致中毒性肝炎。
千里光、农吉利、天芥菜等因含有一类能引起迟发性肝毒性的生物碱,长期使用可导致肝静脉闭塞,出现黄疸和腹水。
半夏、蒲黄、桑寄生、天花粉、山慈菇等,如长期服用可致肝功能损害。土荆皮、石菖蒲、八角茴香、花椒、蜂头茶、千里光等中草药含有黄樟醚;而青木香、淮木通、硝石等含有N硝基化合物,不但损害肝脏,还有诱发肝癌的作用。
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功能是补气养阴、清虚火、生津止渴。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口燥咽干等。肺阴不足之咳嗽喘促,胃燥津伤的咽干口渴,最适宜用之。现代研究表明,西洋参具有护肝、增强免疫力、调节胰岛素的分泌以及助消化作用。因此,肝病、肿瘤病、糖尿病、慢性胃病和肠胃虚弱患者,均可服食。
党参用于肝病的治疗,主要配合黄芪、白术,可治气虚血亏、脾虚湿盛。党参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脾胃虚弱者,服用党参有较好的效果。古人对党参有很好的概括:健脾运而不燥,润肺而不反寒凉,滋胃而不凉,养血而不燥,既滋补又养血。
现代研究已证实,黄芪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糖类、淀粉酶、核黄素及铁、钙、磷等成分,还含有微量元素硒,而硒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并经临床证实有减少肝炎发病的效果。研究还表明黄芪具有护肝作用,能防止肝糖原减少,抵抗肝损害,刺激干扰素系统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因此,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服用黄芪很有好处。
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的根茎或带根全草。其味苦、性平,能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祛瘀止痛,用于痈疽、疮疡、疖肿、热毒内盛诸症。根据近年来研究,败酱草及其提取物有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防止肝细胞变性作用,因而本品成为各种肝病的治疗用药。败酱草与红藤、赤芍、莪术配伍,可以消热散瘀,治慢性盆腔炎;与薏苡仁、漏芦、虎杖配伍,可以清热解毒,治湿热痹症,具有促进干细胞再生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灵芝有益肝气,明代李时珍所着的《本草纲目》亦记载,“灵芝明目、补肝气、安精魂”。灵芝里面含有灵芝多糖,这种物质是保护肝功能以及清楚血毒的“功臣”,有助提升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和人体的内缺氧能力。
田七又叫做“三七”,《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人参补气第一,田七补血第一。”肝脏是造血单位,细菌、病毒的入侵会减少肝脏的工作效率,田七具有补血功效,是可以直接“抗敌”的士兵。田七苗清热解毒、养肝清脂,还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是不可多得的健康养生食材。服用田七要将田七充分捣碎,与鸡肉一起炖。田七木耳汤,有养肝护肝的功效。
枸杞具有补益肝肾、养血明目、防老抗衰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枸杞还有护肝及防治脂肪肝的作用。枸杞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甜茶碱,它对治疗肝脏疾病有效。在叶、果实和根皮里均含丰富的甜茶碱。药理实验表明,甜茶碱有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
从“肝主目,肾主骨”的方面来说,菟丝子补肝肾的效果肯定是首选了。中医认为,菟丝子的种子性温,味甘,归肝、脾、肾经,具有“续绝伤、补不足、益健人”,补养肝肾、益精明目、健脾止泻、延年益寿的功效。
荐:发原创得奖金,“原创奖励计划”来了!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有奖征文邀你分享!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对肝脏不好的中药 这物用不对小心毁了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