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伤寒论养生" 相关文章

总计5页,当前第5页
养生智慧

学习中医伤寒论是必学的经典时刻不要脱离框架!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2-12)
  伤寒论主要根据六经辨证,比如太阳病以桂枝汤、麻黄汤为代表,祛风散寒祛邪为主;少阳病治疗以小柴胡汤为代表,扶正祛邪、调和寒热等;阳明病以白虎汤、大承气汤为代表,大致可以理解为清热泻火、清腑泻热等;其他有治疗太阴病的理中汤,治疗少阴病的四逆汤等,是以温阳散寒为主;厥阴病以乌梅汤治疗阴阳不相承接、寒热错杂的病症。  比如少阳病,病在半表半里之间,有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证候,经典的表现包括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心烦喜呕、不思饮食、胸胁苦满等,...
阅读(148) 评论(0)
养生智慧

仲景经方:《伤寒论》脉诊如何运用?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2-12)
  从《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所创立的辨证施治中,虽然不直接讲述脉法,但脉学确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并多次提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如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表,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而愈,宜桂枝汤。这是凭脉用药的具体运用。中医特别是经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平脉辨证,通过脉诊判断患者的病机,然后通过病机推导出患者的症候群,再根据症候群来选择处方...
阅读(130) 评论(0)
养生智慧

好文共赏!李可老中医谈伤寒论!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2-12)
  李可(山西著名老中医),广西中医学院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顾问。临难习医,具救苦心。天资敏慧,虽未曾亲炙名师,究能得医之本源。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6年,崇尚仲景学说。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五十年来,活人甚众。  本气,即人体与生俱来的先天肾气(元气、元阳)与后天胃气(中气)构成的浑元一气。为人生命之两本,两本飘摇,危若垒卵。  2、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久病,难症痼疾,重危急症,先救胃气,保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
阅读(157) 评论(0)
养生智慧

陆渊雷医案4则《伤寒论》果然名不虚传!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2-12)
  陆渊雷(1894-1955),上海人。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学家,现代伤寒学派代表人物。早岁曾问学于章炳麟先生,并从名医恽铁樵探究医学。民国十四年恽铁樵创办医学函授学校,陆渊雷拜恽为师,协助办校。又师事章太炎学习古文学及中医基础,深得两名家之教益。临证以西医方法诊断,运用经方治疗,擅治伤寒等流行性热病、慢性肝炎、肿瘤等病陆氏学识广博,蜚声医界,曾被中央国医馆聘为学术整理委员会委员。  某男,20岁,形体壮盛。刻诊所见:呼吸时,头颅、肩背...
阅读(163) 评论(0)
养生智慧

因加而发”发病观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中医经典征文大赛作品展播(82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2-12)
  原标题:“因加而发”发病观在《伤寒论》中的应用中医经典征文大赛作品展播(82)  基于气本一气与《内经》整体观的“因加而发”发病观,在《伤寒杂病论》辨证诊疗中多有体现。本文旨在简要梳理《伤寒论》中“因加而发”的发病观,一来可加深对于两部中医经典的理解,二来期望对中医的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均有所裨益。  发病学是研究发病的学说,是连接病因与疾病的桥梁,可以从发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等方面。“因加而发”的发病观源于《黄帝内经》,体...
阅读(119) 评论(0)
养生智慧

如何理解中医《伤寒论》中的七日自愈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2-12)
  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人体的一些时间节律,当代称之为生物钟。早在《内经》中就体现出了年生物钟、月生物钟、周生物钟和日生物钟的概念。《伤寒论》的七日自愈之说就是对《内经》周生物钟认识的发展。  《内经》中曾有以七日为疾病转归之关键点的论述。《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间。《伤寒论》第八条称: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言病气在经络中循行到了尽头,故其主证头痛到第七日可以自愈。王叔...
阅读(133) 评论(0)
养生智慧

伤寒论》里的2个经典退热方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2-12)
  感冒发烧,大多数人通常是自行吃药或到医院输液来退烧。这也造成了我国居民抗生素的滥用。事实上,中医药对发热的研究十分深入,也不乏快速有效的方法,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就是一部关于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时至今日在临床中仍有教科书般的指导意义。  人们常把感冒称为染了风寒,这一类型的感冒就是着凉后引发的,在中医看来,是人体感受寒邪而病发在太阳经脉之中,这样,病还在表证感冒阶段,叫作太阳伤寒,也就是《伤寒论》中典型的麻黄汤证。  其实...
阅读(187)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