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处方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详情

  运动处方是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或者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私人健身教练等,根据患者或者体育健身者的年龄、性别、一般医学检查、康复医学检查、运动试验、身体素质/体适能测试等结果,按其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素质、以及心血管、运动器官的功能状况,结合主客观条件,用处方的形式制订对患者或者体育健身者适合的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达到科学地、有计划地进行康复治疗或预防健身的目的。

  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认可。运动处方的完整概念是: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运动处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的一种方法。

  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采用处方的形式规定健身者锻炼的内容和运动量的方法。其特点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了运动处方的概念,1960年日本的猪饲道夫教授先用了运动处方术语,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使用了运动处方术语,在国际上得到确认。前西德Holl—mann研究所从1954年起对运动处方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制定出健康人、中老年人、运动员、肥胖病等各类运动处方,社会效果显著。

  美国的库珀教授用4年的时间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1968年出版了著名的《有氧代谢运动——通向全面身心健康之路》、《12分钟跑体能测验》等专著,前一本书被翻译成25种文字,发行1 200BR余万册,为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

  运动处方有明确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都是围绕运动处方的目的进行的。

  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是严格按照康复体育、临床医学、运动学等学科的要求进行的,有较强的科学性。按运动处方进行锻炼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明显的健身和康复效果。

  运动处方是根据每一个参加锻炼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制定和实施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康复效果较好。

  运动处方简明易懂,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收效快,是进行大众健身和康复的理想方法。

  运动处方与普通的体育锻炼和一般的治疗方法不同,运动处方是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目的、有选择、有控制的运动疗法。运动处方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运动处方主要是采用中等强度的有氧代谢为主的耐力运动,即:有氧运动。正常情况下,有氧运动对增强心血管系统的输氧能力、代谢产物的清除,调节做功肌肉的摄氧能力、组织利用氧的能力等有明显的作用。按运动处方锻炼可使心率减慢,血压平稳,心输出量增加,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增强等。但注意在有心脏疾病的情况下要慎重,如:在儿童中常见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运动后易出现疲劳,有氧运动能力降低。若勉强运动可发生昏厥、胸痛,少数甚至发生猝死。

  实施运动处方可增强呼吸系统的通气量、摄氧能力,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

  实施运动处方可增强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肌肉协调性保持及恢复关节的活动幅度,促进骨骼的生长,刺激本体感受器,保存运动条件反射,促进运动系统的血液和淋巴循环,消除肿胀和疼痛等。

  实施运动处方能促进消化系统的机能,加强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增进食欲,促进胆汁合成和排出,减少胆石症的发生,促进胃肠蠕动,防治便秘等疾病。

  实施运动处方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能力,改善大脑皮质和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调节。

  实施运动时间长、运动强度中等的运动处方能有效地减少脂肪组织,达到预防疾病和健美的目的。

  因各种伤病导致肢体功能丧失时,人体产生各种代偿功能来弥补丧失的功能。有的代偿功能可以自发形成,如:一侧肾切除后,身体的排泄功能由对侧肾负担。而有的代偿功能则需要有指导的进行训练或刻苦训练,才能产生所需要的功能。如:肢体残缺后,用健侧肢体代替患侧肢体的功能。运动处方对代偿功能的建立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运动能有效的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心理的平衡。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能增强患者治疗和康复的信心,有助疾病的恢复;按预防、健身、健美的运动处方运动,可保持良好的情绪,使工作、学习更积极、更轻松。

  运动处方的内容应包括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进度及注意事项等。

  运动处方的运动种类可分为三类,即:耐力性(有氧)运动、力量性运动及伸展运动和健身操。

  耐生性(有氧)运动是运动处方最主要和最基本报运动手段。在治疗性运动处方和预防性运动处方中,主要用于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的慢性疾病的康复和预防,以改善和提高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在健身、健美运动处方中,耐力性(有氧)运动是保持全面身心健康、保持理想体重的有效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的项目有:步行、慢跑、走跑交替、上下楼梯、游泳、自行车、功率自行车、步行车、跑台、跳绳、划船、滑水、滑雪、球类运动等。

  力量性运动在运动处方中,主要用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肌肉、神经麻痹或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以恢复肌肉力量和肢体活动功能为主。在矫正畸形和预防肌力平衡被破坏所致的慢性疾患的康复中,通过有选择地增强肌肉力量,调整肌力平衡,从而改善躯干和肢体的形态和功能。

  力量性运动根据其特点可分为:电刺激疗法(通过电刺激,增强肌力,改善肌肉的神经控制)、被动运动、助力运动、免负荷运动(即在减除肢体重力负荷的情况下进行主动运动,如在水中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等。抗阻运动包括:等张练习、等长练习、等动练习和短促最大练习(即等长练习与等张练习结合的训练方法)等。

  伸展运动及健身操较广泛地应用在治疗、预防和健身、健美各类运动处方中,主要的作用有放松精神、消除疲劳,改善体型,防治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疾病。

  伸展运动及健身操的项目主要有:太极拳、保健气功、五禽戏、广播体操、医疗体操、矫正体操等。

  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的核心及设计运动处方中最困难的部分,需要有适当的监测来确定运动强度是否适宜。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即:运动强度=运动量/运动时间。而运动量是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的乘积,即: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可根据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数、代谢当量、心率、自觉疲劳程度等来确定。

  1.最大心率的百分数在运动处方中常用最大心率的百分数来表示运动强度,通常提高有氧适能的运动强度宜采用70%~85%HRmax,这一运动强度的范围通常是55%~70%VO2max。

  2.代谢当量代谢当量是指运动时代谢率对安静时代谢率的倍数。1MET是指每kg体重,从事1min活动消耗3.5mL的氧,其活动强度称为1MET[MET=3.5mL/(kg·min)]。1MET的活动强度相当于健康成人坐位安静代谢的水平。任何人从事任何强度的活动时,都可测出其吸氧量,从而计算出MET数,用于表示其运动强度。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如已测出某人的适宜运动强度相当于多少MET,即可找出相同MET的活动项目,写入运动处方。

  3.心率除去环境、心理刺激、疾病等因素,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在运动处方实践中,一般来说达最大运动强度时的心率称为最大心率,达最大功能的60%~70%时的心率称为“靶心率”或称为“运动中的适宜心率”,日本称为“目标心率”,是指能获得最佳效果并能确保安全的运动心率。为精确地确定各个病人的适宜心率,须做运动负荷试验,测定运动中可以达到的最大心率或做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以确定最大心率,该心率的70%~85%为运动的适宜心率。用靶心率控制运动强度是简便易的主法,具体推算的方法有:

  以最大心率的65%~85%为靶心率,即:靶心率=(220-年龄)×65%(或85%)。年龄在50岁以上,有慢性病史的,可用:靶心率=170-年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可用:靶心率=180-年龄。

  例如:年龄为40岁的健康人,其最大运动心率为:220-40=180次·min-1,适宜运动心率为:下限为180×65%=117次·min-1,上限为180×85%=153,即锻炼时心率在117~153次·min-1之间,表明运动强度适宜。

  人体运动时的耗氧量、运动强度及心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可用耗氧量推算靶心率,以控制运动强度。大强度运动时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70%~80%(即:70%~80%VO2max),运动时的心率约为125~165次·min-1;中等强度运动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50%~60%(即50%~60%VO2max),运动时的心率约为110~135次·min-1;小强度运动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40%以下(即:小于40%VO2max),运动时的心率约为100~110次·min-1。在实践中可采用按年龄预计的适宜心率,结合锻炼者的实践情况来规定适宜的运动强度。

  4.自感用力度自感用力度是Borg根据运动者自我感觉疲劳程度来衡量相对运动强度的指标,是持续强度运动中体力水平可靠的指标,可用来评定运动强度;在修订运动处方时,可用来调节运动强度。自感用力度分级运动反应与心肺代谢的指标密切相关,如:吸氧量、心率、通气量、血乳酸等。

  (1)参加运动的肌群的大小:大肌肉群运动的运动量大,小肌肉群运动的运动量小。如:肢体远端小关节、单个关节运动的运动量较小;肢体近端大关节,多关节联合运动,躯干运动的运动量较大。

  (2)运动的用力程度:负重、抗阻力运动的运动量较大:不负重运动的运动量较小。

  (3)运动节奏:自然轻松的运动节奏其运动量较小:过快或过慢的运动节奏其运动量较大。

  (5)运动的姿势、位置:不同的运动姿势,位置对维持姿势和克服重力的要求不同,运动量也不同。

  2.力量练习的运动强度运动量:力量练习的运动强度以局部肌肉反应为准,而不是以心率等指标为准。

  在等张练习或等动练习中,运动量由所抗阻力的大小和运动次数来决定。在等长练习中,运动量由所抗阻力和持续时间来决定。

  在增强肌肉力量时,宜逐步增加阻力而不是增加重复次数或持续时间(即大负荷、少重复次数的练习);在增强肌肉耐力时,宜逐步增加运动次数或持续时间(即中等负荷、多次重复的练习)。在康复体育中,一般较重视发展肌肉力量,而肌肉耐力可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得到恢复。

  1.有固定套路的伸展运动和健身操的运动量:有固定套路的伸展运动和健身操,如“太极拳、广播操等,其运动量相对固定。如:太极拳的运动强度一般在4~5MET或相当于40%~50%的最大吸氧量,运动量较小。增加运动量可通过增加套路的重复次数或动作的幅度、架子的高低等来完成。

  2.一般的伸展运动和健身操的运动量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小运动量是指做四肢个别关节的简单运动、轻松的腹背肌运动等,运动间隙较多,一般为8~12节;中等运动量可做数个关节或肢体的联合动作,一般为14~20节;大运动量是以四肢及躯干大肌肉群的联合动作为主,可加负荷,有适当的间歇,一般在20节以上。

  运动处方中的运动时间是指每次持续运动的时间。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为15~60分钟,一般须持续20~40分钟;其中达到适宜心率的时间须在15分钟以上。在计算间歇性运动的持续时间时,应扣除间歇时间。间歇运动的运动密度应视体力而定,体力差者运动密度应低;体力好者运动密度可较高。

  运动量由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共决定(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在总运动量确定时,运动强度较小则运动时间较长。前者适宜于年轻及体力较好者,后者适宜于老年及体力较弱者。年轻及体力较好者可由较高的运动强度开始锻炼,老年及体力较弱者由低的运动强度开始锻炼。运动量由小到大,增加运动量时,先延长运动时间,再提高运动强度。

  力量性运动的运动时间主要是指每个练习动作的持续时间。如等长练习中肌肉收缩的维持时间一般认为6s以上较好。促最大练习是负重伸膝后再维持5~10s。在动力性练习中,完成一次练习所用时间实际上代表动作的速度。

  成套的伸展运动和健身操的运动时间一般较固定,而不成套的伸展运动和健身操的运动时间有较大并异。如:24式太极拳的运动时间约为4分钟;42式太极拳的运动时间约为6分钟;伸展运动或健身操的总运动时间由一套或一段伸展运动或健身操的运动时间、伸展运动或健身操的套数或节数来决定。

  在运动处方中,运动频率常用每周的锻炼次数来表示。运动频率取决于运动强度和每次运动持续的时间。一般认为:每周锻炼3~4次,即:隔一天锻炼一次,这种锻炼的效率最高。最低的运动频率为每周锻炼2次。运动频率更高时,锻炼的效率增加并不多,而有增加运动损伤的倾向。

  一般根据运动处方进行适量运动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练习后(大概6~8星期左右),心肺功能应有所改善。这时,无论在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方面均应逐渐加强,所以运动处方应根据个人的进度而修改。在一般情况下,运动训练造成体能上的进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进展阶段和保持阶段。

  指刚刚开始实行定时及有规律的运动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并不适宜进行长时间、多次数和程度大的运动,因为肌肉在未适应运动就接受高度训练很容易造成受伤。所以,以大部分人来说,最适宜采取强度较低、时间较短和次数较少的运动处方。例如选择以缓步跑作为练习的运动员,应该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进行,而时间和次数则因应自己的体能而调节,不过每次的运动时间不应少于15分钟。

  指运动员经过初级阶段的运动练习后,心肺功能已有明显的改善,而改善的进度则因人而异。在这个阶段,一般人的运动强度都可以达到最大摄氧量的40%~85%,运动时间亦可每2~3周便加长一些。这个阶段是运动员体适能改善的明显期,一般长达4~5个月时间。

  在训练计划大约进行了6个月之后出现。在这个阶段,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已达到满意的水平,而他们亦不愿意再增加运动量。运动员只要保持这个阶段的训练,就可以确保体魄强健。这时,运动员亦可以考虑将较为刻板沉闷的运动训练改为一些较高趣味的运动,以避免因沉闷放弃继续运动。

  用耐力性(有氧)运动进行康复和治疗的疾病多为心血管、呼吸、代谢、内分泌等系统的慢性疾病,在按运动处方进行锻炼时,要根据各类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每个参加锻炼者的具体身体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注意事项,以确保运动处方的有效原则和安全原则。一般的注意事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运动的禁忌症或不宜进行运动的指征在耐力性(有氧)运动处方中,应有针对性地提出运动禁忌证。如:心脏病人运动的禁忌症有:病情不稳定的心力衰竭和严重的心功有障碍;急性心包谈、心肌炎、心内膜炎;严重的心率失常;不稳定型、剧增型心绞痛,心肌梗塞后不稳定期;严重的高血压;不稳定的血管栓塞性疾病等。

  2、在运动中应停止运动的指征在耐力性(有氧)运动处方中应指出须立即停止运动的指征,如心脏病人在运动中出现以下指征时应停止运动:运动时上上身不适,运动中无力、头晕、气短,运动中或运动后关节疼育或背痛等。

  3、运动量的监控在耐力性(有氧)运动处方中,须对运动量的监控提出具体的要求,以保证运动处方的有效和安全。

  5、明确运动疗法与其他临床治疗的配合如: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须与药物治疗饮食治疗相结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运动的进时间应避开降糖药物血浓度达到高峰的时间,在运动前、中或后,可适当增加饮食,以避免出现低血糖等。

  5、注意肌肉等长收缩引起的血压升高反应及闭气用力时心血管的负荷增加。有轻度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应慎做力量练习;有较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忌做力量练习。

  2、指出某些疾病应慎采用的动作。如:高血压病患者、老年人等庆不伏或少做过分用力的动作及幅度较大的弯腰、低头等动作。

  随着康复体育的不断发展及运动处方应用范围的扩大,运动处方的种类也不断增加,常见的分类有:

  运动处方必须因人而异,切忌千篇一律。要根据每一个参加锻炼者或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个人身体客观条件及要求的运动处方。不同的疾病,运动处方不同;同一疾病在不同的病期,运动处方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功能状态下,运动处方也应有所不同。

  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应使参加锻炼者或病人的功能状态有所改善。在制定运动处方时,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各项内容;在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要按质、按量认真完成训练。

  按运动处方运动,应保证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若超出安全的界限,则可能发生危险。在制定和实施运动处方时,应严格遵循各项规定和要求,以确保安全。

  运动处方应遵循全面身心健康的原则,在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中,应注意维持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平衡,以达到“全面身心健康”的目的。

  运动处方的制定应严格按照运动处方的制定制度进行,首先应对参加锻炼者或病人进行系统的检查,以获得制定运动处方所需要的全面资料。

  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包括:一般调查、临床检查和功能检查、运动试验及体力测验、制定运动处方、实施运动处方、运动中的医务监督、运动处方的修改步骤。

  通过运动处方的一般调查可了解参加锻炼者或病人的基本健康状况和运动情况,一般调查应包括:询问病史健康状况、了解运动史、了解健身或康复的目的和了解社会环境条件等。

  (一)询问病及健康状况询问病史及健康状况应包括:既往病史、现有疾病、家族史、身高、体重、健康状况、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女性还须询问月经史和生育史。

  (二)了解运动史在一般调查中应了解参加锻炼者和病人的运动经历、运动爱好和特长、运动情况(是否经常参加锻炼、运动项目、运动量、运动时间、运动中后期的身体反应等)、在运动中是否发生过运动损伤等。

  (三)了解健身或康复的目的应了解参加锻炼者的病人的健身或康复的明确目的及对通过运动来改善健康状况的期望等。

  (四)了解社会环境条件了解参加锻炼者或病人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基本的经济状况、可利用的运动设施和条件、有无健身和康复指导等。

  运动处方的临床检查主要包括:运动系统的检查、心血管系统的检查、呼吸系统的检查、神经系统的检查等。

  ·进行每次肢体肌力的测试,须做左右对比(因健康肢体的肌力,也有个体差导及生理性波动),一般两侧差异大于10%~15%时有意义。

  ·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的患者,慎用肌力测试;有较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禁用肌力测试。

  ·运动时有肢体疼痛、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等,进行肌力测试时应小心;有严重疼育、积液、急性运动损伤等,禁用肌力测试。

  (1)主动ROM和被动ROMROM的检查应包括主动ROM检查和被动ROM检查,主动ROM检查是指患者主动活动关节时ROM的大小;被动ROM检查是指在步态下进行正确的诊断。

  (2)摄影分析用摄像机将步态拍摄下来,选择其中的关键画面进行分析。用此方法可保存步态的资料,便于进行前后对比。

  (3)步态分析室分析由三维测力仪、调整摄像机、录像机、解析仪、肌电图仪、计算机、气体分析仪等设备组成的步态分析室,可对步态进行综合的分析评定。

  心血管系统的检查包括:静态检查和动态检查。常用的心血管系统的指标有:心率、心音、心界、血压、心电图等。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检查一般采用定量负荷试验,常用的有:台阶试验、一次负荷试验、联台机能试验、PWC170等。

  正常的窦性心率为60~100次·min-1。心率超过100次·min-1,称为心动过速成;心率低于60次·min-1,称为心率过缓(经过系统训练的运动员的心诲常低于60次·min-1,是心功能良好的表现,称为心动徐缓)。

  心脏在一个心动周期内,可以产生四个心音。正常情况下,一般检查心脏时能听到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在检查儿童少年的心音时,常可听到第三心音,而成人出现第三心音时,属于病理性的可能性较大。在婴幼儿和中老年人,心脏正常时有时可听到第四心音。心脏出现异常的声音为心脏杂音。在心脏舒张期出现杂音,常表示心脏有器质性病变。在心脏收缩期出现的杂音,可分为生理性杂音和病理性杂音两类,生理性杂音在儿童少年中较多见。出现心脏杂音时,应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心脏杂音的性质和分级。

  心界常采用X线测量的方法,在胸片上测量心脏的横径、纵径和宽径,可以下公式计算:

  预计心脏面积(cm2)=0.6207×身高(cm)+0.6654×体重(kg)-42.7946

  用心心脏实测面积与心脏预计面积比较,若超过预计心脏面积的10%以上时,认为有心脏肥大的现象。出现心脏肥大的现象,应进一步进行检查。

  4、心电图心脏的特殊激动传导过程可以通过心电图仪,将每一心动周期中的生理电流的变化记录下来。通过对心电图上的各种波的分析,以判断心脏的功能。

  健康成人的收缩压为12~17.3kPa(90~130mmHg),最高不超过18.7kPa(140mmHg);舒张压为8~11.3kPa(60~85mmHg),最高不超过12kPa(90mmHg);脉压差为4~5.33kPa(30~40mmHg)。

  6、定量负荷试验定量负荷试验有:台阶试验、一次负荷试验、联合机能试验、PWC170等。

  呼吸系统的功能检查包括:肺容量测定、通气功能检查、呼出气气体分析、屏气试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多方面。常用的指标有:

  肺活量是测定肺容量最常用的指标,是指深吸气后,做最大呼气的气量。正常值为:男性3470mL,女性2440mL。

  让受试者连续测量5次肺活量,每次间隔15s(呼吸时间在内),记录每次肺活量的结果。5次肺活量值基本相同或有增加者为机能良好,逐渐下降者为机能不良。

  先测安静时的肺活量,然后进行定量负荷运动,运动后即刻测量肺活量,共测5次,每1分钟测1次,记录测量结果。评定方法同5次肺少量试验。

  时间肺活量也称用力呼气量,是指一次深吸气后,快速用力将气体呼入肺量计内,记录其呼气曲线并计算出呼气总量以及时间肺活量。正常第一秒时间肺活量低于70%,老年人低于80%,表示有气道阻塞。

  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能呼吸的最大气量,反映通气功能的潜力。测定时让受试者快速深呼吸15s,测定其通气量,乘上4为每分钟的最大通气量。正常值男性为104L,女性为82L。

  闭气试验是让受试者安静、处于坐位,分别测量深吸气后的闭气时间和深呼气后的闭气时间,记录结果。正常时,吸气后的闭气时间,男性为40s左右,女性为25s左右;呼气后的闭气时间,男性为30s左右,女性为20s左右。

  使用呼吸气体分析仪,测定通气量、吸氧量、二氧化碳排出量等各项气体代谢指标。

  (1)卧倒—直立试验让受试者卧床休息3分钟后,测1分钟的心率,然后站立,再测1分钟的心率,比较前后两次的心率。正常时心率数每分钟增加12~18次,若超过正常值,表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若增加次数在6次以下,表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

  (2)直立—卧倒试验测受度者安静时1分钟的心率,然后让受试者缓慢躺下,15秒后再测1分钟的心率,比较前后两次的心率。正常时心率数每分钟减少6~10次。若超过正常值,表示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

  (1)视神经检查视神经检查包括视力检查(远视力和近视力检查)、视野检查、眼底检查等。

  (2)听觉神经检查听觉神经检查包括一般听觉神经检查、空气传导检查、骨传导检查、骨传导检查等。

  (3)神经检查位神经检查可采用“双指(臂)试验”、“指鼻试验”、“转椅试验”等。

  (5)皮肤感觉检查皮肤感觉检查包括对皮肤的痛觉、触觉、温度觉等浅感觉的检查。

  浅层反射是刺激皮肤或粘膜而引起的反射.常用的有角膜反射、腹壁反射、足趾反射等。

  (2)深层反射常用的深层反射有二头肌腱反射、三头肌腱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等。

  4、神经肌肉功能检查神经肌肉功能检查在康复医学中有重要的意义。包括坐位平衡、移动平衡、站立平衡、日常生活技巧、步行检查等。

  运动试验是评定心脏功能、制定运动处方的主要方法和重要依据。运动试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检查的目的和被检查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最常用的运动试验是用逐级递增的运动负荷的方法测定,测定时采用活动平板(跑台)和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试验(简称GXT),是指在试验的过程中,逐渐增加负荷强度,同时测定某些生理指标,直到受试者达到一定运动强度的一种运动耐量试验。

  1、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运动试验能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宣的依据。进行运动试验,能提高在运动处方实施中的安全性。

  2、冠心病的早期诊断运动试验(用心电图监测)是最前电义的诊断冠心病的夫创伤性检查方法之一,其敏感性可高达到60%~80%。

  3、评定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心瓣膜疾病的功能运动试验(用心电图监测)可作为半定量指标用于评定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运动试验可用来评定心瓣膜疾病的功能。

  6、发现运动的诱发的潜在的心律失常运动试验可用于发现运动诱发的心律失常,其检出率比安静时的检查高16倍。

  7、评定治疗效果运动试验的重复性较好,可用来作为康复治疗效果的评定指标。

  活动平板是一种改变坡度和速度的步行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最常用的是Bruce方案,即:让受试者在活动平板上行走,每3min增加一级负荷(包括速度和坡度),共分七级,运动中不休息。运动中连续用心电图监护。

  活动平板运动实验的优点是:运动方式自然,较接近日常活动的生理特点;为全身运动,容易测得最大运动强度;诊断拭目以待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运动强度固定,可直接测得MET值;可供儿童测试;在实验中连续用心电图监测,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主要缺点有:噪音大,价格较贵,占地面积较大,运动强度较大时不易测定生理指标,在运动中要加强保护等。

  功率自行车运动试验是让受试者连续蹬功率自行车,逐步增加蹬车的阻力而增加运动负荷,共有七级运动负荷,每级运动3min。在测定的过程中,连续用心电图监测,并定时测量血压。男性从2940N·m·min-1开始,每级增加2940N·m·min-1(300k·kg·min-1);女性从1960N·m·min-1(200k·kg·min-1)开始,每级增加1960N·m·min-1(200k·kg·min-1)。功率自行车运动试验的优点是:噪音小;价格较低;占地面积较小;运动时上身相对固定,测量心电图、血压等生理指标较容易;受试者的心理负担较小;运动较安全,适合年龄大、体力较弱的受试者的使用等。

  功率自行车的主要缺点有:对体力较好的人(如经过系统训练的运动员),常达不到最大的心脏负荷;对体力较差尤其是两侧下肢肌肉力量不足者,常不能达到运动试验的目的;由于局部疲劳,因此所测得的结果低于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等。

  1、严重的心脏病(如: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的心绞痛和肌肉梗塞、急性心肌炎、严重的心瓣膜病等)。

  3、严重的呼吸系统、肝、肾疾病,贫血及内分泌病等(如:严重的糖尿病、甲亢等)。

  3、试验前停止使用影响试验结果的药物,如因病情需要不能停药的,在分析试验结果时应充分考虑药物的影响因素。

  体力测验必须是运动负荷运动无异常拭目以待人才能进行。体力测验包括运动能力(肌力、柔韧性等,详见本节第二部分)测验和全身耐力测验。全身耐力测验的运动方式是采用有氧运动,包括走、跑、游泳三种方式。较多采用的有定运动时间的耐力跑(如12min跑测验),广泛的12min跑测验。

  为了保证12min跑测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在进行12min跑测验前,应先进行周的准备练习。

  1、12min跑测验的准备练习可安排6周的准备练习时间,每周练习的次数1~3次,练习的内容可参考库珀介绍的锻炼计划,即分4个阶段进行以下练习:

  普通人在进行一个阶段的锻炼后,应不感到没有信心或非常疲劳,才能从上一阶段进入到下一阶段的练习;经常进行耐力练习的人,可以直接从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或第四阶段开始;经过系统训练的人,最少也应在正式测验前进行一次测验跑。

  日本在1971年成立了以猪饲道夫教授为主的运动处方研究会,于1975年制定出各种年龄组的运动处方方案,出版了《日本健身运动处方》,指导大众健身。我国用运动处方辅助治疗冠心病、肥胖病等有不少临床报道,也翻译了一些国外运动处方专著,在医学、体育院校的教材中,运动处方已列入基本内容。在普及运动处方知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了解锻炼者的一般身体发育、伤病的情况和健康状况,以确定是否是健身运动的适应者,有无禁忌症。

  由医生或体育工作者给锻炼者按照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锻炼经历和心肺或运动器官的机能水平等,用处方的形式,制定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健身方案;

  ①治疗性运动处方 用于某些疾病和创伤康复期的患者,使医疗体育更加定量化,个性化

  ②预防性运动处方 用于健康的中老年人及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希望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是预防某些疾病(冠心病,肥胖症等),防止过早衰老

  b. 减少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或者治疗慢性疾病并促进健康——全民健身基本目标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也防止如脑血栓,心肌梗死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运动对血管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运动可以增加毛细血管的数量,改善末梢循环,降低安静时高血压;改善冠状动脉循环;

  运动能够增家骨密度;增加骨和关节力量,增加韧带和肌腱的力量,防止多种骨,关节,肌肉的损伤;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性。

  6、检测和评定锻炼者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以心肺功能为主,进行安静和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功能检测,主要有心率、血压、肺活量等指标。

  进行力量、耐力、速度和灵敏的身体素质检测,从中判定锻炼者的运动能力和生理机能的状况。

  1)运动目的:通过有目的的锻炼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各人的情况千差万别,运动处方的目的有健身的、娱乐的、减肥的、治疗的等多种类型。

  2)运动项目:在运动处方中,为锻炼者提供最合适的运动项目关系到锻炼的有效性和持久性。选择运动项目,要考虑运动的目的,是健身的、还是治疗的;要考虑运动条件,如场地器材、余暇时间、气候等;还要结合体育兴趣爱好等。

  3)运动强度:是运动时的剧烈程度,是衡量运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可用每分钟的心率次数来表示大小。一般认为学生心率:120次/min以下为小强度,120~150次/min为中强度,150—180次/min或180次/min以上为大强度。测量运动强度的简单办法是:测量运动后10s脉搏X 6,就是lmin的运动强度。

  ①适宜运动强度范围,可用靶心率来控制:以本人最高心率的70%—85%的强度作为标准。

  靶心率=(220—年龄)X(70%—85%)。如20岁的靶心率是140—170(次/min)。

  如某大学生20岁,安静心率70(次/min),他的最大心率为220—20=200(次/min),心率储备为200—70=130(次/min),最适宜运动心率为130X75%+70二167.5(次/min)。

  4)运动时间:指一次锻炼的持续时间。它与运动强度紧密相关,强度大,时间应稍短,强度小,时间应稍长。有氧锻炼一般在30min左右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关于运动频度,日本的池上晴夫研究表明,1周运动1次,肌肉酸痛和疲劳每次发生,运动后1—3 天身体不适,效果不蓄积;1周运动2次,酸痛和疲劳减轻,效果有点蓄积,不明显;1周运动3次,无酸痛和疲劳;效果蓄积明显;1周运动4—5次,效果更加明显。可见,1周运动3次以上,效果才明显。

  由于个人情况千差万别,在实行运动处方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合适的地方,应在实践中及时检查和修正,以保证锻炼的效果。

  运动负荷测定:台阶实验,安静脉搏79次/min,血压 75/115mmHg,肺活量2 800ml

  注意事项:适当控制饮食,减少糖、油脂的摄人,可吃一定的蔬菜、水果,有病发烧停止运动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运动处方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