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英国科学家发表了一组令人深思的数据。他们对6500名健康人跟踪了10年,并定期记录他们的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等数据。
他们发现,患者的血糖在确诊前若干年就已经在稍稍升高,但是仍然保持在正常范围。而明确地升高只发生在确诊前两年。
更有趣的是血糖的迅速升高期伴随着转氨酶的升高,这是肝脏功能持续受损的信号!
甘油三酯是脂肪的储存和运输形式。它有三个来源:新摄入的,新合成的和储藏的。
1、我们三餐摄入的脂肪,在消化吸收后,可以被直接运到肝脏、腹部、或皮下储存起来。因此脂肪的摄入会鼓励肝细胞储存脂肪。
2、当人体热量摄入大于支出,多余的碳水化合物首先在肝脏被转化为糖原。在糖原库填满后,肝脏开始利用葡萄糖合成脂肪,储存起来。
3、在饥饿的时候,全身脂肪组织的脂肪储备被调动,通过血循环进入肝脏。其目的是在这里被氧化,提供燃料。
但是肝脏的脂肪也是一个进出平衡的动态系统。脂肪离开肝脏需要蛋白质载体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在极度饥饿的状态,蛋白质的合成一旦受到影响,VLDL也会断货,于是脂肪不能有效离开肝脏,进出肝脏的平衡被打破。这时脂肪也会在肝脏储存起来。
炎症反应对甘油三酯在肝细胞里的积累有很强的促进作用。造成炎症反应的因素包括动物性和高脂饮食引发的肠漏、铁过量、以及肝炎病毒、心理压力等。
肝脏是调节血糖的重要器官。当血糖下降时,肝脏会把储存的糖原通过生糖作用转化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里。这一过程可以被胰岛素抑制。
在糖尿病前期,肝细胞内脂肪不断堆积导致肝功能受损和胰岛素减敏,生糖作用不能被胰岛素有效抑制,更多的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悄悄上升。所以胰腺必须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才能把血糖压下来。
当肝脏的脂肪越来越多,脂肪肝越来越严重。这时肝脏试图通过脂肪输出的形式减轻负荷。肝脏合成大量的VLDL把脂肪带走。其主要的目的地之一便是胰腺。
一是抑制胰岛细胞的功能(类似于胰岛素减敏);二是导致脂毒性胰岛细胞死亡。二者都会降低胰岛素的分泌。
在这个阶段,两个过程在相对发生:一方面肝脏对胰岛素减敏,造成持续血糖升高的压力;另一方面,胰岛功能被抑制或胰岛细胞死亡,胰岛素分泌下降(胰岛功能丧失)。
当能够分泌的胰岛素下降到再也不能控制不断升高的血糖水位,决堤就发生了。这就是临床上看到的糖尿病。
当我们通过低脂纯素、轻断食、断食或者胆胰分流手术等方式,迅速减少体内脂肪的时候,这两个抑制被逐一拿掉。
肝脏脂肪受饮食的影响最快。所以首先发生的是肝脏脂肪下降,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恢复。这时很多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可以恢复正常。这就是这些病人在严格的低脂纯素条件下可以迅速逆转的原因。
真正的逆转需要看到胰岛功能的恢复(胰岛素分泌不再受抑制)。这个过程需要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因为胰腺脂肪的减少发生的比较慢。
一般患者的胰腺功能都是可以逆转的,除非他的胰岛细胞已经被长期的脂肪毒性完全杀死。这时他的糖尿病在临床上已经不是II型,而变成了I型糖尿病。
在之前的文章,我们提出了II型糖尿病可以通过低脂纯素逆转。本文进一步阐述了糖尿病逆转的机理,以及与脂肪肝的关系。
全球范围25%的成人患有脂肪肝,中国某些地区的发病率达到45%。这并不奇怪,因为脂肪肝最大的风险因素就是现代人又爱又恨的酒和肉。平时毫无拘束,得了病后悔不已。药物治疗又没有明确的效果。
脂肪肝、糖尿病、以及多半现代病,实际上都是唤醒我们的工具。它们不停地提醒我们,必须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解脱出来。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脂肪肝现代人的饮食容易得不小心还会发展成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