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其中的《四气调神大论》篇讲述了四个季节不同的养生方法。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黄帝内经秋季养生原文,希望对你有用!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天的三个月,是万物果实饱满、已经成熟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气清肃,其风紧急,草木凋零,大地明净。人应当早睡早起,跟群鸡同时作息。使情志安定平静,用以缓冲深秋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以使人体能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不要让情志向外越泄,用以使肺气保持清肃。这乃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肺气,到了冬天还会由生完谷不化的飧泄。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收敛机能在秋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冬天的闭藏之力少而不足的缘故。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秋燥之气易伤肺。因此,秋季饮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蔬菜宜选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黄瓜、白木耳;肉类可食兔肉、鸭肉、青鱼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广柑、山楂等。适当多饮水,多吃些萝卜、莲藕、香蕉、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尽量少食或不食葱、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热之品及油炸、肥腻之物。体质、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为主,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红枣、莲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补、平补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但不能猛吃大鱼大肉,瓜果也不能过食,以免伤及肠胃。另外,要特别注意饮食清洁卫生,保护脾胃,多进温食,节制冷食、冷饮,以免引发肠炎、痢疾等疾病。
秋季天高气爽,是户外活动的黄金季节。在此季节老年人必须加强体育锻炼,是秋季保健中最积极的方法。秋季要早睡早起,晨起后要积极参加活动健身锻炼,可选择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锻炼项目。
秋季气候干燥,早、晚温差较大,是一些细菌、病毒繁殖与传播的有利条件,随着干燥的灰尘,一些细菌、病毒在空气中飞扬,常会引起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是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的高发时节,因此,老年人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同时要加强保暖,做好预防工作。
秋季万物成熟是收获的美好时节;但秋天也是万物逐渐凋谢、呈现衰败景象的季节。在此时节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颓废等伤感情绪,因此,要注意调养情智,学会调适自己,要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内心的宁静,适当延长夜间睡眠时间;可经常和他人、家人谈心,或到公园散步,适当看看电影、电视,或养花、垂钓,这些都有益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较大;在此季节,老年人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又不能过早、过多添加衣物;在此季节只要不是过于寒冷,就要尽量让机体保持于凉爽状态,让身体得以锻炼,使其具有抗御风寒的能力。但是金秋季节,气候变化无常,老年人要顺应气候变化,适当注意保暖,以防止感冒和引发呼吸道等各种疾病,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减衣服,防寒保暖,防病保健。
秋燥伤肺少吃辛: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湿度小,人易出现咽干、干咳等症状,这是由于燥邪伤肺所导致的现象。此时,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温助热,加重肺燥症状。
肺燥伤肝要吃酸:从中医五行生克来讲,肺属金,肝属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损。因此应适当吃点酸味食物,因为“酸入肝”,可以强盛肝木,防止肺气太过对肝造成损伤。酸味食物可以收敛肝气,有保肝护肝的作用,但也不可过量。因为许多酸性食物,如醋、乌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发生胃溃疡、胃炎等病,对身体不利。
秋瓜坏肚少吃寒:许多人都有这种感受,秋天吃水果,一不小心就坏肚子,这与秋天的气候有关。秋季天凉了,气温下降,脾胃阳气不足,再吃多了阴寒性质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导致阳气不振而腹泻、腹痛。因此,秋季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以保护胃肠,保护肺脏。
适度饮水最重要:夏天多汗季节要多饮水,秋天干燥季节更要多饮水。适度饮水是秋天润燥、防燥不可少的保养措施。饮水以少量频饮为佳,不宜暴饮,一次饮大量水,会给胃肠增加负担,引起不适,只有少量慢饮,“润物细无声”才能对口、鼻、咽、喉、食管,乃至气管产生更大的滋润作用。
养阴益气是关键: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秋天最重要的是养阴益气。养阴就可以防止肺燥,益气就可以温养肺气,鼓舞阳气,所以秋天应多吃山药、百合、银耳、猪蹄、莲子、藕、梨、枸杞等食物,以安度秋天。
俗话说:“春乏、秋困、夏打盹。” 进入秋季,人们很容易犯困,尽管睡觉时间不少,可白天还是哈欠连天、昏昏欲睡。专家建议,入秋也应适当午睡,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
人的体质分为生理体质和病理体质两大类。生理体质是与生俱来的,病理体质是从生理体质演变而来,病理体质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人要想不生病,那就首先要养好生理体质,防止向病理体质转化,这就叫做“治未病”。
中国人的生理体质开创于八千年前伏羲画八卦时代,八卦人奠定了中国人的生理体质。两千五百年前的《黄帝内经》五态人阴阳二十五人,与《易经》八卦人基本一致,都属于生理体质的范畴,其核心都是阴阳五行。而《黄帝内经》运气学说更加强调了五运六气对人的生理体质、病理体质的重大影响。
生理体质五种,从何而来?是天地大自然赋予的,天有风火寒燥湿五种气化,人也有风火寒燥湿五种气质。养生理体质是防病的重要环节,否则易向病理体质演变。所以人首先从青少年开始就应注意生理体质养生,才能最早预防生病。
病理体质基本有十类:气虚型、血虚型、阳虚型、阴虚型、痰质型、气郁型、血瘀型、寒湿型、湿热型及风质型。这十型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这是中医学三千年来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的集大成分类。
体质养生的重点在于防止生理体质向病理体质演变,这是不生病和治未病的关键,等到演变为病理体质已经是疾病的开始了。本系列内容的特点就在于强调生理体质的养生保健,从而把疾病阻截在更早阶段,这就是《黄帝内经体质养生》的独特奥义。
同样吹空调,有人感到凉快,有人马上感冒;同样吃了火锅,有人吃得畅快,有人脸上起包。都说人参好,有人吃了就上火每个人都适合吃人参吗?有人减肥用大黄,有人越用身体越衰弱胖人都需要减肥吗?生活中,有人急性格,有人慢性子;有人不耐冷,有人不耐热;有人总是面色红润,有人怎么养都是神色发暗似乎每个人都和别人不一样。其实指出这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体质差别。不同的遗传背景和不同生活环境,培养了每个人不同的体质,也就培养了不同的身体反映状况。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养生保健计划才能将体质调剂到最佳状况,“有的放矢”来防病养生。
大量研究证明,很大一部分疾病,特别是慢性代谢性疾病与体质下降有很大关系。如果人在20~30岁这个黄金时期,没有创造一个体质高峰,反而过度消耗体质,那么30岁以后体质就会快速下降,健康问题大量出现。但遗憾的是,体质下降这个问题几乎被所有的人忽略,没有人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阴阳贵乎协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体质的健康,对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男性约在18~32岁、女性约在16~28岁时,体质会达到顶峰,之后体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特别是男性在32~48岁、女性在28~42岁时,体质下降的速度相当惊人。如果我们能在体质达到高峰前进行锻炼,那么体质的高峰会比一般人更高,高峰过后,健康水平也会保持在一个比一般人更好的状态。现代人面临的问题是,人们普遍把体质看成是只有运动员才需要注意的东西,就算是偶尔进行运动,也只是模糊的知道是为身体好,而没有意识到是为了提高或保持自己的体质。
目前人群中体质状态有三大问题:一是年轻时候锻炼不够,体质高峰期的“峰值”不够高,基础没有打好,高峰期过后,体质迅速下降;二是维持体质健康的手段不足,体质得不到足够的维护和保护,人提前进入衰老期;三是对体质认识不够,不重视体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过度挥霍体质。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读者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黄帝内经秋季养生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