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提问】家门口的健身场所如何多起来

  免费开放的省会长安公园篮球场每天都能迎来很多篮球爱好者。(资料片)记者田明摄

  网友“大海”给燕赵都市报民意征集栏目留言:“每天锻炼半小时,健康生活五十年”是现在很多人推崇的生活方式。可是,对于市民们来说,体育设施还是有些缺乏。我想听听代表委员们对打造15分钟健身圈有什么建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在全国两会上,全民健身也成为来自我省的代表委员热议的线分钟健身圈,就是居民在15分钟步程内就有一处可供开展健身活动的场馆、场地或设施。”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专职副主委范社岭说,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改善,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在城市中建设15分钟健身圈,对于完善城市体育设施建设、增加群众体育锻炼时间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目前,虽然我省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条件得到相应改善,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有场地设施中健身路径占比过大,群众身边普遍缺少综合性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

  在范社岭委员看来,建设15分钟健身圈,应当进一步完善社区、城市公园等地的体育健身设施,使居民有条件就近参加健身活动。健身圈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与社区小广场、健身步道结合,也可单独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装备智能健身器材。他建议,将全民健身设施用地规划作为新建住宅小区和居民小区建设的前置条件,与小区绿化、消防通道、停车位、其他公用设施等同步规划,对有条件的老旧住宅小区因地制宜配置健身器材。

  满足市民多种运动和健身需求,不仅要打造居民身边的健身圈,专业体育场馆的建设也要跟上。

  “盘活存量是重点。”范社岭委员建议,可以在教育经费和体育经费中列出专项资金,选择有条件开放体育场馆的学校进行设计改造,向社会开放。同时,鼓励有闲置空地和厂房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拿出一部分作为健身设施用地用房,政府可给予维修补偿。

  有了体育场所、体育设施还不够,如今,城市马拉松一位难求,各个城市的小区、公园和广场随处可见跳广场舞的人们,既反映出体育场馆的缺乏,更说明百姓可选择的健身项目不够丰富。

  “政府应多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打造品牌赛事,推动全民健身。”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恒盛分公司布机挡车工冯丽朝认为,要让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需要涵盖各类人群、各个行业、各具特色的全民健身赛事,实现健身活动常态化。

  其实,在发达国家,卫生与体育是密切结合的,医生会用理论指导大众健身。当前,我国慢性病人口持续增加,如果通过“运动处方”提前干预,能够预防疾病发生、有效增强体质。

  “‘运动处方’概念最早由美国人提出,指的是对从事体育锻炼的人或病人,根据相关检查,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持续时间等,从而取得健身或康复效果。目前,这一概念在我国并不普及,绝大多数医院只提供药物处方。”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市人民医院院长陈树波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开展家庭医生开具“运动处方”试点和医学体检结合体质测试试点,让群众健身更加科学。

  陈树波代表表示,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如果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体育消费和更丰富的体育休闲方式,还将推动体育产业大发展,从而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百姓提问】家门口的健身场所如何多起来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