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宣传进校园 夏季是食物中毒高发期

  盛夏来临,凉菜成为很多市民餐桌上的必备,但在梅雨天气里,这类食物放时间长了最容易滋生细菌。

  昨天举行的“食品安全宣传进校园”活动中,食药监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夏季是细菌性食物中毒高发的时期,在以往的检测中,一些凉菜,如凉拌的黄瓜、盐水鸭等比较容易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建议市民隔顿的凉面凉菜,尤其是荤菜尽量不吃。

  南京晓庄学院江宁校区食堂平日有1.6万余名师生在此就餐,作为监管标准最高的A级食堂,这里有3位专门的食品安全员,把住从进货到供餐的各道关口。

  天气炎热,食堂供应的凉面、凉皮最受学生欢迎,不少同学还打包带回宿舍。可是吃凉菜要注意什么,多数同学答不上来。

  “一个大肠杆菌可以在一两个小时之内繁殖成几万个甚至十几万个。”省食药监局食品餐饮监管处主任科员许飞介绍,对凉菜,建议食用期限限定在两个小时以内。

  如果超过两个小时,特别是在室温情况下,细菌可能会大量地繁殖。消费者最好不要吃隔顿甚至隔夜的凉面、凉拌菜等。

  按照食品安全管理规范,餐饮单位食品加工完以后,如果是热菜要保持在60℃以上,凉菜一般要求保持在5℃以下,并且,在冷藏状况下,最长时间也只能放4个小时。

  据科学测定,有些隔夜菜特别是隔夜的绿叶蔬菜,非但营养价值已破坏,还会产生致病的亚硝酸盐。储藏蔬菜中亚硝酸盐的生成量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而增多,而如果将蔬菜放在冰箱中冷藏(26摄氏度),则其亚硝酸盐的增加较少。时值冬季,有些家庭认为天气寒冷,剩菜不用放冰箱,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城市中冰箱的普及使用,使人们从食物中摄入的亚硝酸盐含量下降,但并不等于把蔬菜放进冰箱就完全可以放心了;时间长了,亚硝酸盐的含量仍然会增加。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种类的蔬菜在相同储藏条件下,亚硝酸盐的生成量是不一致的。

  炒熟后的菜里有油、盐,隔了一夜,菜里的维生素都氧化了,使得亚硝酸含量大幅度增高,进入胃后变成亚硝酸盐,硝酸盐虽然不是直接致癌的物质,但却是健康的一大隐患。亚硝酸盐进入胃之后,在具备特定条件后会生成一种称为NC(N亚硝基化合物)的物质,它是诱发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尤其是在天气热的时候,隔夜的饭菜受到细菌污染,会大量繁殖,很容易引发胃肠炎、食物中。不宜食用。

  氮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元素,植物的生长必须要有氮肥。植物吸收环境中的氮,通过复杂的生化反应最终合成氨基酸。在这个过程中,硝酸盐是不可避免的一步。在植物体内有一些还原酶,可以把一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食品安全宣传进校园 夏季是食物中毒高发期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