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孔子学习养生之道

  孔子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值得后人遵循的不仅仅是他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医疗卫生条件下,孔子依然能得享73岁高龄,其养生之道颇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

  孔子提倡“八不食”——“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这“八不食”分为三类:一、色味方面: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二、食物质量方面: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三、制作方面: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中医注解所谓“病从口入”,吃的东西不对,最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当前夏日来临,更要注意饮食卫生。应避免吃生冷、变质发霉食物及不洁瓜果;不吃或少吃隔餐食;充分利用冰箱等冷藏设备储存食品;生熟食物要分开储存,且不要储存过久。此外,孔子提倡吃应季的食物——“不时不食”,而在《黄帝内经》中也有一句名言叫作“司岁备物”,就是说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采备药物、食物,这样的药物、食物得天地之精华,气味淳厚,营养价值高。在已被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所包围的现代社会,我们在食用反季蔬果时,也应注意阴阳平衡,夏季阳热较盛应少吃燥热的食物,冬季则应少吃寒凉的食品。

  “胜”就是胜过、超过的意思,“气”就是主食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尽管各种美味的肉类非常之多,但是吃的时候不能让肉食总量超过主食的总量。在孔子看来,好好地把握好肉食和其他种类食物的比例,也是饮食要注意的地方。

  中医注解孔子不提倡“耻衣恶食”,意即不要挑食、偏食,这与“平衡膳食、食不厌杂”的现代营养学是一致的。《黄帝内经》中说到“兹食肥甘足生大疔”,意思是过量吃肉就会产生疮疡类的疾病,现代研究更是发现过量吃肉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病、癌症慢性疾病复发密切相关。专家认为,饮食不能没有节制,按照国际标准来说,每餐应1/3是素菜、1/3肉、1/3主食,这样的食物搭配最合理。

  意思是说,每次餐桌之上,都必须要有生姜吃,但是每顿饭都不能多吃生姜。民间有种说法“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这句俗语道出了夏季吃姜的好处,那么姜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让孔子也大为推崇呢?又该怎么吃才正确呢?

  中医注解中医认为应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吃姜的好处是温养脾胃和全身阳气,对冬日畏寒怕冷人群尤为适合。此外,生姜还有多种保健功能,比如用于治疗感冒轻症,煎汤后加红糖趁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

  孔子酒量不大,电影《孔子》中他向鲁君请命救下漆思弓后,就有孔子与子路等一班弟子一同畅饮的镜头。不过他都能自我遏止、适量而饮,是所谓“唯酒无量,不及乱”。

  中医注解酒精是肝脏的“克星”,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会损伤肝细胞,导致酒精肝、肝炎、肝硬化、肝衰竭以及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如果避免不了要喝酒,就应注意以下几点:不要空腹喝酒,古语有云“空腹盛怒,切勿饮酒”,喝酒前适当吃些食物或辅肝药,以免急性酒精中毒;喝酒有度,切忌醉酒,常饮酒者应定期到医院保健体检。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向孔子学习养生之道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