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之道讲求“三分治,七分养。”当人体处于阴阳失调,疾病多发的时候,虽然通过药物、保健品以及特别的食补来进行调养,并且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如果想要阴阳平衡,身心安康,还是要靠平时的“养”,即养成健康的膳食习惯,拥有科学的生活方式,保持日常心情愉悦,使脏腑条畅,从而能使人体尽快恢复平衡,远离病痛。
古代医家刘完素有云:“人乃纯阳之体,而油脂细粮乃生热之物。故健者食之病也,病者食之甚也。”即人的体内充满了阳气,像高脂肪、高淀粉的食物属热性。健康的人吃太多会生病,有病在身的人吃太多会令病情加重。而这也正是现代养生之道所说的:“人要少肉食,多谷物,多蔬果”。
无论现代人多讲求养生,事实上所接收的大部分养生观点都由中医养生之道发展而来。而只要掌握中医养生之道的五条养生秘诀,必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乃去。”
中医历来注重睡眠养生,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睡眠可还精、养气、健脾养胃、壮骨强筋”。而睡眠作为养生的第一要素,在人体养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睡眠可使人阴阳平衡,心情条畅,头脑清晰,精力充沛,工作效率提高;反之,质量不高的睡眠会使人体阴阳处于失调状态,并影响到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古语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人体正气充盈,则就能抵御外来的邪气。而正气是否充盈,主要靠的就是日常膳食。合理的膳食可以使得人体能够吸收充足的营养物质,来滋养人体脏腑、气血、筋脉等。
而由于现代人饮食结构的改变,饮食方式的不合理,导致癌症越来越猖狂,越来越多的人年纪轻轻,就罹患上了癌症,而这有绝大部分原因就拜其日常不科学的饮食所赐。因此,养成一个科学的膳食习惯,对一个人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黄帝内经》指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人的日常饮食要讲求五味平和,什么时间就该吃什么食物,并且日常应试要做到饮食有节制,不可暴饮暴食,做到饱中有饥,饥中有饱。
中医学认为“阳气乃生命之本”。一个人阳气充盈,自然生命力旺盛。而运动可升阳,因此平时进行适量的锻炼可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使生命力更旺盛。孙思邈认为运动可使百病除行,补益延年,眼明轻健,不复疲乏。更在《千金要方》里指出:“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即日常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使人阳气生发,气血畅通。然而,却又不可“体欲常劳”,因为劳欲太过,包括过度疲劳、过度运动,都会损耗人体精气,对身体无益。
中医的养生分为两部分,一为“养形”,二为“养心”。养心是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所谓养心不仅是保护君主之官——心脏,还包括全身心的调养。
正所谓:“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养心贵在静心,重在养神。《黄帝内经》认为“心安、精神内守、和喜怒”为养心之本,日常保持心神安定,学会忽略负面的情绪对自身产生的影响,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化,使心神宁一,方可气和,气和则血顺,才能不生病,才能去除病疾。
《黄帝内经·素问》认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可推动调控人体新陈代谢,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血可为人体脏腑、经络等部位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正所谓“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是血液化生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化生基础和载体,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因此,只有当人体的气血平衡,才能身体健康。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老中医留下的养生秘诀句句如珍宝掌握五条就能领悟长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