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和的解释

  论语中和的解释就是中庸,孔子反对“过犹不及”,过了、不及,都是失中。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就是在一定意义上研究、发现以及掌握事物的“中”,使其得以协调发展。中国提出科学发展观,实际上就是协调发展观,平衡发展观。另外还有“和而不同”、“和为贵”等含义。这些表述有的就事物的状态而言,有的就方法和原则而言,有的就其价值和地位而言。其总的思想是说中和、和谐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最佳状态。

  展开全部关于“和”的思想,在儒家经典中有不同的表述。如“中和”、“和谐”。在《论语》中讲“中庸”、“和而不同”、“和为贵”等等。这些表述有的就事物的状态而言,有的就方法和原则而言,有的就其价值和地位而言。其总的思想是说中和、和谐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最佳状态。也就是说,不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只有处于平衡、协调的状态下,才能生存和发展。孔子讲中庸,就是讲的平衡和协调。《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个解释符合孔子的原意。孔子反对“过犹不及”,过了、不及,都是失中。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判断和处理之所以出现失误和偏差的原因,就在于思想方法上的片面化、简单化、极端化,不是过,就是不及,不符合事物的本来面貌和发展规律。因此,中庸、中和、和谐,不是主观臆造出来的,而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存在于自然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自然生态破坏是失中,贫富差距扩大是失中,身体有病是失中,等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研究、发现以及掌握事物的“中”,使其得以协调发展。我们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实际上就是协调发展观,平衡发展观。孔子讲的“和而不同”,也是指事物的协调与平衡,“和而不同”,是多种成分的融和与统一;“同而不和”,则是单一成分的“同一”。自然界的山河湖海、飞禽走兽、草木虫鱼;人类社会的不同肤色、民族、社会制度和不同文化,只有和谐共处,才能生存和发展,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就是既要承认差别,又要有宽容之心,和谐相处。孔子最反对同,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拿一把尺子量世界,用一种眼光看人,只能窒息事物的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论语中和的解释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