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建设一批以出口为导向、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到2025年,基本完成出口基地的全国布局。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服务贸易迅猛发展。截至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医药在沿线国家获得了更多认可。根据《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中国将与沿线个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2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注册100种中药产品,建设50家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
建设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对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优化我国服务贸易结构、打造“中国服务”国家品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启动国家中医药出口基地建设,无疑给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通知》指出,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是以中医药相关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科研、产业和文化等领域服务出口为特色的中医药企事业机构,要推动中医药服务出口占我国服务出口比重的持续增长;激发公立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活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办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力量;推动中医药服务出口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中医药服务出口的政策体系和监管规则初步形成,形成一批中医药服务世界知名品牌;彰显基地示范带动效应,将发展经验逐步推广至全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知》明确了基地建设的六大任务:积极扩大中医药服务出口,培育中医药服务出口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中医药服务商品化进程,培育市场主体激发活力,鼓励投资合作,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具体而言,在扩大中医药服务出口方面,支持基地巩固境外消费模式传统优势,大力吸引境外消费者来华接受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培训、文化体验等服务,重点拓展跨境提供、商业存在模式,发展远程医疗,积极开展科研外包服务,鼓励并支持基地建设综合性海外中医药中心。支持基地开展中药产品国际注册和专利申请,打造国际知名服务品牌,不断扩大中医药服务出口。依托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中医药服务出口模式创新,打造中医药服务贸易新型网络平台,推动“互联网+中医药”等新模式加快发展。鼓励基地积极与国际医疗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培育康复、养老、健身、养生保健与休闲旅游、特色餐饮等融合的中医药服务新业态。在鼓励投资合作方面,充分借鉴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经验,允许并鼓励基地与有关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机构合作投资中医理疗、康复、培训、宣传、国际推广等机构。鼓励境外并购,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贸易合作。
对于基地的申报,《通知》要求,相关境内中医药企事业机构需近3年稳定持续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工作,具有一定的出口规模,服务产品特色优势突出,有稳定的消费群体,具备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社会信誉良好。每个省区市可推荐1~2个基地,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会同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基地申报工作,审核申报材料,并在4月30日前报送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商务部将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组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基地评审每两年组织一次,同时对原基地进行复审。
此外,为保障基地建设,《通知》提出了6项保障措施,包括优化营商环境、试点市场化运营、加强人才培养和激励、提升出口便利化水平、健全统计体系以及加强部门协作联动。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