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奇百怪的效应——保龄球效应

  保龄球也算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室内运动,在室内不惧风雨,男女老少都能上手玩一玩,娱乐性、趣味性、抗争性和技巧性都不缺,算是一项时髦的运动了,但是普及率在我国还不算太高,比起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这些运动还是冷门了些。

  保龄球玩起来也很简单,一个长长的木板道,一端是10个摆放成三角形的木瓶子,另一端是游戏者的位置,单手投球,球经过长长的木板道将木瓶子击倒,显然击倒瓶数越多成绩越好。

  游戏说起来简单,规则却有点绕,保龄球以局为单位,一局分为10轮,每轮有两次投球的机会。一次全部击倒叫全中,两次将球全部击倒叫补中。第十轮很特别,如果一次全中,或者两次补中就可以多来一球了。

  计分规则也非常的绕,如果一轮全中那分数就是10分加下两颗球的击倒瓶数,如果是两球补中的,分数就是10分加下一轮的第一球击倒瓶数。如果两球不能全部击倒木瓶,那分数就是两球所击倒的瓶数了。所以你可以连续12个击倒,就可以拿到(10+10+10)*10=300的总分了。

  说了这么多保龄球的事情,保龄球效应是什么呢?保龄球效应其实源于保龄球运动,但实质上和保龄球没有什么关系。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在一个保龄球馆里有两名保龄球教练,他们各自训练自己的队员。队员们的表现差不多,大家都是一球击倒7个瓶。然而两个教练的态度却有不同。甲教练称赞道:“非常好,你们打倒了7个瓶”。甲教练的队员们听了很高兴,有动力继续练习,争取下局10个全中。乙教练就不一样了,他很生气,冲队员吼叫:“你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他的队员听了就很郁闷,心里不服气,锻炼的积极性就差了很多。结果估计大家都猜到了,甲教练的队员们成绩越来越好,乙教练的队员成绩却越来越差。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好话大家都爱听,毕竟得到他人的肯定,赞赏是我们每个人都期望的,也是正常的心理需要。而面对指责时,我们总是想为自己辩护一下,这也是我们正常的心理防卫机制,当然过度防卫可能就会带来心理疾病了。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曾以全美最高年薪一百万,礼聘查尔斯.斯瓦伯作为他公司的第一任总裁,这轰动了美国的企业界。为什么是查尔斯.斯瓦伯呢?因为他有着高超的领导艺术,能成功地和工人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关系,而这源于他对员工的正面激励。称赞一个人能激发他潜在的能量。批评一个人可能会抹杀他的志向。查尔斯.斯瓦伯践行的就是:诚于嘉奖,宽于称道。

  人类天性之中最深的本质就是渴求为人所重视,所以诚于嘉奖,宽于称道,大家的路都越走越宽。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千奇百怪的效应——保龄球效应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