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之事,有一定之理,无一定之法,正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诚如斯言,遍观名之曰“八段锦”者,不知凡凡,虽招式各异,但动作名称相同,其中必有一理通焉。有幸拜读,与君分享。
古人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返,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我们学习和体练八段锦,不但要找出蕴含在动作中的“道理”,更要找出隐藏在“道理”后面的“智慧”。明白了道理,才能言之有理。以理服人,动作才能到位;不明白道理,就只能停留在比划的层面。《易经》上说“行而上者为之道,行而下者为之器”,“道”是什么,“道”是所以然,要知所以然,就要去体察和运用古人的智慧。以为现代人服务。
一、两手托天理三焦:【两手托天】是一项伸展躯干、活动筋骨、放松脊柱的锻炼动作,两手的一起一落、一紧一松,可将体内淤积停滞的血液赶回心脏,增大血液循环量,改善血液循环。此外,两手托天还能疏通颈部血管,让其顺畅的把血液输送到大脑,是大脑得到充足的营养,从而缓解疲劳,振奋精神。
“两手托天”就是伸懒腰,可以通“三焦”,三焦在哪里?有什么用我们常说:人有五脏六腑。五脏和六腑一一对应,可一个是“五”脏,一个是“六”腑,怎么能对应起来呢?这就像“四季”对应“五行”,把“春夏秋冬”中的“夏”分出一个“长夏”",四季就变成了五季,正好与五行相对。五脏是“肝心脾肺肾”,“心”分出一个“心包”,就变成了六脏”,正好与六腑相对。“肝胆相照”说明“肝”和“胆”相对;中医院的“脾胃科”说明“牌”和“胃”相表里;“心包”对应着“三焦”。六腑的特性是“泻而不藏”,这六腑分别是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仔细一看,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一一中空。
“调而不咸”的意思就是说,六腑不要塞得太满了、要让它们保持一个中空的状态,这样人体才是健康的。这“三焦”就是六腑之一。自古以来,历代的医学家对三焦的描述都不一致,但是,大家都承认三焦确实存在。三焦到底在哪里呢?难经上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者,原气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明确地说明三焦是人体元气(原气)升降出入的道路,人体元气是通过三焦而到达五脏六腑和全身各处的。
元气,为人体最根本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别入十二经脉而达于五脏六腑,故称三焦为元气之别使。黄帝内经上说: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如雾”是说像雾露弥漫,指的是心肺的弥散功能;“如沤”是指脾胃消化食物,像发酵一样;“渎”是下水道,“如读”指的是肝肾排毒,把毒物排出体外。所以,三焦首先要有能力保持一个空的通气的状态,还要符合上焦、中焦、下焦的各自不同功能,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身体,你就会发现,只有“躯干”符合这个条件。躯干,也叫作胴体,或者躯体。它就像一个大房子,里面的东西不能塞得太多,不然脏腑在里面转身的地方都没有了,正常情况下,应该让它保持一个空旷的状态。三焦,其实就是我们的躯干。脏腑都住在躯干里面,并且是一个悬挂的状态。当人操劳一天的时候,脏腑挂的时间太长了,它们也累,就会往下坠,这时候,人本能地就会举起双臂,挺起腰杆,伸伸懒腰,把脏往上提一提,不要让它们掉下去。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八段锦”养生智慧导引治未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