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在这个“我爱你”表白日里,还有一个关爱孩子营养健康的卫生日——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主题是“营养+运动 平衡促健康”。前段时间,江苏省学生体质监测报告显示:学生肥胖率和超重率与“十二五”末相比略有增高,分别增加1.0%和0.7%,尤其要关注的是,高中和大学阶段肥胖率分别增加了0.8%和0.9%,超重率分别增加了2.3%和1.5%。看来学生也越来越“油腻”了呢!就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朱晓霞营养师指导学生们健康饮食去“油腻”。
江苏省学生体质监测报告中显示,高中和大学阶段肥胖和超重率都有所增加,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朝气蓬勃,为何就“油腻”了呢?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朱晓霞营养师介绍,青少年越来越肥,不是营养太好,而是营养不均衡,“小胖子们”主要存在以上几类问题:
曾有调查显示,77%大学生不会每天吃早饭,41%甚至从来不吃早饭。朱晓霞营养师介绍说,人体经过一夜的睡眠,体内的营养已消耗殆尽,血糖浓度处于偏低状态,不吃或者是少吃早饭,不能及时充分补充血糖浓度,上午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慌、四肢无力、精神不振等症状,甚至低血糖休克。长期不吃早饭,可能会有胆囊结石、低血糖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也会打破健康的饮食习惯,还是一日三餐,但是第三餐也许就是宵夜时间,成为增膘的重要来源。
炸鸡、麻辣烫、麻辣香锅、牛油火锅……都是喜欢他们吃的,就喜欢重口味,要不怎能下饭?朱晓霞介绍说,他们中很多都是“食肉动物”,无肉不欢,只吃肉不吃菜的情况普遍存在。从小养成偏食挑食的习惯,存在膳食结构不均衡,营养不全面的情况。上了大学更是“脱缰野马”,只吃自己喜欢吃的重口味,肥胖也就渐渐靠近他们。
为节省时间备考,或窝宿舍追剧打游戏,薯片、饼干、面包、方便面则成了主食,饮料当水喝,很少吃饭与蔬菜。每周去超市采购一次副食品,基本上不进食堂吃饭。此为主食副食相悖型饮食,垃圾食品取代正常的三餐,高糖高脂摄入过多,长居宿舍不运动,导致肥胖,不利于健康。
这群蜗居党是外卖的“铁粉”,一天的粮食基本上都是外卖。油腻的炒饭、香辣的酸辣粉都是他们的最爱,不出门就能吃上“美食”,吃完继续“蜗居”。高中生课业压力大,户外活动时间大大压缩,慢慢上了大学,也变的懒得动了。高油脂的摄入,但却代谢不掉,积聚在体内成为脂肪。不仅造成肥胖,还增加成人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发病的危险性。
朱晓霞介绍,6-12岁小学生属于学龄儿童期,尤其要吃好早餐,每天食用营养充足的早餐可以为儿童青少年提供体格和智力发育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一顿营养充足的早餐至少含三类及以上的食物:谷薯类、肉蛋类、奶豆类、果蔬类。不挑食,少吃零食,饮用开水或清淡饮料,控制食糖。
13-18岁的孩子处于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所以营养供给要求更高。男孩每日约2400-2800千卡,女孩每日约2300-2400千卡;除钙、磷、铁、碘外,应补充锌,以适应生长发育的需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要多吃谷类,供给充足的热能,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的摄入。膳食中应含有充足的动物性食物,每日还应摄入一定量的奶类和豆类食品、能补充生长发育所需的钙。有的女孩过多注重自己的体型,盲目减肥甚至节食,这对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
大学生处在青春发育后期,体格还在发育,故热量需要量大,应保证摄入足够热量。同时脑力劳动强度较大。营养方案:一日三餐的合理分配为早餐25%—30%,午餐40%,晚餐30%—5%。膳食中的蛋白质最好以动物蛋白为主,优质蛋白应占蛋白质1/3至2/3,并应平均分配在一日三餐中。
打败青少年“油腻”就要健康饮食、合理运动。朱晓霞介绍,在饮食方面,一日三餐的时间相对固定,做到定时定量。正餐不应以糕点甜食取代主副食。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如果某餐食用含油炸食品比较多的快餐,其他餐次要适当减少主食和动物性食物的食用量,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尽量选择卫生营养丰富的食物做零食:水果、能生吃的蔬菜、奶类、坚果类、谷类等。油炸、高盐、或高糖的食品不适合做零食。吃零食的量以不影响正餐为宜,不可以代替正餐,最好放在两餐之间。饭前饭后30分钟不宜吃零食,看电视和玩耍时不宜,睡前半小时不吃零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更不能用饮料代替水。
除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外,还应该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最好每天进行至少60分钟的运动。可以每天通过3到6次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跳绳、跑步、游泳、骑车等,减少看电视、玩游戏等。
面向高中三学年学生提供科目选择、冲刺提分、志愿填报为主的一站式新高考解决方案。详情请扫二维码或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这一届大学生和高中生都有点“油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