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身材苗条,其实很可能是“肥胖患者”,乍一听说,谁都觉得好笑,但这却是真的。缺乏锻炼,饮食不当,长此以往,带来的恶果就是“外瘦内肥”:体形看似正常,但身体内部已经“发胖”,超标的内脏脂肪堆积在重要器官的附近,最终引发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
作为嘉宾的一些女艺人坐在中央电视台春节特别节目《健康过大年》“减肥节目”的现场,放眼望去,个个手臂纤细、双腿修长,让人丝毫想不出她们与“减肥”二字有何关系。
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赵之心不慌不忙地拿出了一个测试肥胖的皮脂钳(测量皮下脂肪厚度的工具),并且宣布了肥胖的标准:小臂皮下脂肪超过0.7厘米,属于“隐性肥胖”;而超过1厘米,就是肥胖。
各位美女都很自信,为了证明自己的苗条,竞相伸出手臂,但结果却让众人哗然——大部分人的小臂皮下脂肪厚度都超过了0.7厘米。这些美丽动人的嘉宾们被贴上了“隐性肥胖”的标签。
赵之心说:由于人们每天都在摄入能量,如果不锻炼,体内不断积累的脂肪无法消耗,所以不锻炼就必然肥胖!
正如节目中的美女嘉宾一样,生活中有许多表面上并不胖的人,其实却是标准的“大胖子”。
“有些美女看来很瘦,其实是因为肌肉太少,体内脂肪可一点不少,甚至腰腹已有赘肉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任副教授范志红说。
传统观点认为,如果一个人的体重和身高的比例系数(BMI)维持在18~25之间就属于正常,低于18时偏轻,高于25则偏重。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外瘦内肥“的状况已经开始逐渐颠覆这条标准。
比如,健壮的橄榄球运动员BMI指数几乎都超过25,但磁共振成像检测发现,他们体内仅有少量内脏脂肪。
由于白领一族普遍缺乏锻炼,这就催生了大批“外瘦内肥”者,他们自恃体形正常,所以大为放心。殊不知,内脏脂肪的堆积将使他们中大部分人沦为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受害者。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原主任委员杨文英教授就指出:肥胖是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发病最重要因素之一。“人体脂肪包括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是看得到摸得着的,内脏脂肪看不见,却和胰岛素敏感性更为相关。美国的研究证明,胖瘦相同的情况下,华裔人群的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较白人低,而这两项都是糖尿病发病的机制——也就是说,如果你不锻炼,如果你成“外瘦内肥”,那么你离糖尿病真的不远了。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原主任委员杨文英教授说,要衡量内脏脂肪,腹部核磁共振是最准确的,但这个方法难以推广。目前主要靠腰围来估测,如果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就要查血糖、血脂和血压,以尽早发现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更简单的方法,是拉一下侧后腰的皮下脂肪,如果厚度超过一本普通畅销书,就要开始警惕了。”范志红说。
要想远离隐性肥胖,赵之心指出,最好的方法就是坚持锻炼,因为锻炼会消耗能量和热量,改善脂肪和肌肉的比例,让“内肥”的人变健康。
赵之心介绍了一个简单的锻炼方法:趴在垫子上,做俯卧撑向上撑的动作,然后坚持住,轮流抬起左右腿。这个动作是针对人体整个躯干的锻炼,而且抬起一条腿可以照顾到臀大肌、腰底肌和大腿后群的肌肉,而且整个过程中手臂肌肉也锻炼到了。
“女性不要担心会锻炼出肌肉块来,因为女性皮下脂肪比男性厚,不那么容易练出肌肉。”赵之心说,“女性加强锻炼,对消除隐形脂肪的效果更好,所以我经常对白领女士说——无论你想健康还是想减肥还是想保持身材,诀窍都在一个‘动’字。”
研究表明,如果膳食中有较高的反式脂肪酸,那么即便你吃得不多,照样会有发胖的危险,而且首先是胖肚子,并且会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同等剂量下,反式脂肪酸促进肥胖的“力度”是脂肪总体平均效应的7倍,是饱和脂肪的3~4倍。也就是说,吃1口反式脂肪酸,就等于吃7口普通油脂,或者吃4口肥肉。
看上去身材苗条,其实很可能是“肥胖患者”,乍一听说,谁都觉得好笑,但这却是真的。缺乏锻炼,饮食不当,长此以往,带来的恶果就是“外瘦内肥”:体形看似正常,但身体内部已经“发胖”,超标的内脏脂肪堆积在重要器官的附近,最终引发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
作为嘉宾的一些女艺人坐在中央电视台春节特别节目《健康过大年》“减肥节目”的现场,放眼望去,个个手臂纤细、双腿修长,让人丝毫想不出她们与“减肥”二字有何关系。
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赵之心不慌不忙地拿出了一个测试肥胖的皮脂钳(测量皮下脂肪厚度的工具),并且宣布了肥胖的标准:小臂皮下脂肪超过0.7厘米,属于“隐性肥胖”;而超过1厘米,就是肥胖。
各位美女都很自信,为了证明自己的苗条,竞相伸出手臂,但结果却让众人哗然——大部分人的小臂皮下脂肪厚度都超过了0.7厘米。这些美丽动人的嘉宾们被贴上了“隐性肥胖”的标签。
赵之心说:由于人们每天都在摄入能量,如果不锻炼,体内不断积累的脂肪无法消耗,所以不锻炼就必然肥胖!
正如节目中的美女嘉宾一样,生活中有许多表面上并不胖的人,其实却是标准的“大胖子”。
“有些美女看来很瘦,其实是因为肌肉太少,体内脂肪可一点不少,甚至腰腹已有赘肉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任副教授范志红说。
传统观点认为,如果一个人的体重和身高的比例系数(BMI)维持在18~25之间就属于正常,低于18时偏轻,高于25则偏重。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外瘦内肥“的状况已经开始逐渐颠覆这条标准。
比如,健壮的橄榄球运动员BMI指数几乎都超过25,但磁共振成像检测发现,他们体内仅有少量内脏脂肪。
由于白领一族普遍缺乏锻炼,这就催生了大批“外瘦内肥”者,他们自恃体形正常,所以大为放心。殊不知,内脏脂肪的堆积将使他们中大部分人沦为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受害者。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原主任委员杨文英教授就指出:肥胖是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发病最重要因素之一。“人体脂肪包括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是看得到摸得着的,内脏脂肪看不见,却和胰岛素敏感性更为相关。美国的研究证明,胖瘦相同的情况下,华裔人群的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较白人低,而这两项都是糖尿病发病的机制——也就是说,如果你不锻炼,如果你成“外瘦内肥”,那么你离糖尿病真的不远了。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原主任委员杨文英教授说,要衡量内脏脂肪,腹部核磁共振是最准确的,但这个方法难以推广。目前主要靠腰围来估测,如果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就要查血糖、血脂和血压,以尽早发现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更简单的方法,是拉一下侧后腰的皮下脂肪,如果厚度超过一本普通畅销书,就要开始警惕了。”范志红说。
要想远离隐性肥胖,赵之心指出,最好的方法就是坚持锻炼,因为锻炼会消耗能量和热量,改善脂肪和肌肉的比例,让“内肥”的人变健康。
赵之心介绍了一个简单的锻炼方法:趴在垫子上,做俯卧撑向上撑的动作,然后坚持住,轮流抬起左右腿。这个动作是针对人体整个躯干的锻炼,而且抬起一条腿可以照顾到臀大肌、腰底肌和大腿后群的肌肉,而且整个过程中手臂肌肉也锻炼到了。
“女性不要担心会锻炼出肌肉块来,因为女性皮下脂肪比男性厚,不那么容易练出肌肉。”赵之心说,“女性加强锻炼,对消除隐形脂肪的效果更好,所以我经常对白领女士说——无论你想健康还是想减肥还是想保持身材,诀窍都在一个‘动’字。”
研究表明,如果膳食中有较高的反式脂肪酸,那么即便你吃得不多,照样会有发胖的危险,而且首先是胖肚子,并且会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同等剂量下,反式脂肪酸促进肥胖的“力度”是脂肪总体平均效应的7倍,是饱和脂肪的3~4倍。也就是说,吃1口反式脂肪酸,就等于吃7口普通油脂,或者吃4口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