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气候进入了深秋,寒露节气悄然而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节气专家傅功振认为,寒露节气代表着由秋逐渐入冬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要开始注意防寒了。”
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北方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一些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傅功振认为,寒露,从字面上看,就是寒意“露”出的意思。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寒露是一个提示季节变化的节气,有谚语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吃了寒露饭,不见单衣汉”,意思是提醒大家“秋冻”到此为止,不要继续穿凉鞋与单衣了。
傅功振认为,“寒露时节,我们看秦岭,已经进入金秋了,这也是秋天最美好的时光了。”从农事上看,寒露刮风,庄稼会遭殃。民谚:“禾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形象地指出了寒露风的危害。有的地方寒露时忌讳有霜冻,霜会冻伤晚秋收割的稻谷,所以民间就有了“寒露有霜,晚谷受伤”的说法。傅功振认为,寒露节气是气候的转化阶段,无论是人还是农业生产都应该顺天应时,遵守规律,防寒就是这个阶段的一个特点。也是为冬季来临前的一次热身准备。
寒露是农历九月的节气,九月的诸多自然现象也被古人注入了人文色彩。九月是鲤鱼最为肥美的季节,九月的风被称为“鲤鱼风”。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有“灯生阳燧火,尘散鲤鱼风”的诗句,后人解释称“鲤鱼风,九月风也”。寒露时节也因此是钓鱼的好时节。因为“白露”以后,天气已逐渐凉爽,水温也下降到鱼类喜爱的温度。此时,饱受了盛夏苦日的鱼儿又开始活跃起来,四处游弋觅食。尤其在“寒露”节气的晚秋,鱼儿为填肚越冬要贮存食料就显得更加馋嘴贪吃,易上钩、易钓获。钓者须把握住这一大好时机。
不过,傅功振也表示,所谓的“秋边钓”更多的是南方的习俗,“从关中道所在的北方来说,这个时节,是登高和赏菊的上佳时节,同时,随着重阳节临近,登高更热闹了。”
傅功振表示,随着这些习俗的诞生,寒露时节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身体的时节,“登高可以让人和自然界亲近,在这个时节可以很好地顺天应时、强健身体。”
斗蟋蟀!也叫斗蛐蛐!对于很多90后、00后来说,可能都不太清楚这个民间习俗了。而它曾经是寒露时节的一大习俗。
晚秋天气渐凉,蟋蟀叫起来就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所以蟋蟀也叫促织,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蟋蟀寿命仅为百日左右,这就将斗蟋蟀的季节限定在了秋季。一般听见蟋蟀叫就意味着入秋了,而在古代汉字中,“秋”这个字正是蟋蟀的象形。古时娱乐性的斗蟋蟀,通常是在陶制的或磁制的蛐蛐罐中进行。两雄相遇,一场激战就开始了。
“斗蛐蛐在唐朝很兴盛,传到现在,我们小时候没有不知道斗蛐蛐的,可能后来的孩子们知道的就少了。”傅功振表示。斗蟋蟀始于唐朝天宝年间,南宋权相贾似道,“少时游博无行”,掌权后尤喜促织之戏,还专门写了一本书《促织经》。南宋时斗蟋蟀已不限于京师,也不限于贵族。市民,乃至僧尼也雅好此戏。明朝宣德皇帝也爱斗蟋蟀儿,致使一只好蟋蟀儿价至数十金,上有所好,下必甚之。一度斗蟋蟀成了玩物丧志的代名词。不过后来民间斗蟋蟀多取其娱乐性。 华商报记者 赵蔚林
寒露时节秋色宜人,人们相约结伴游山,寒露节气的登高习俗,后来和时间相近的重阳节逐渐重合。
重阳之名源于古人对数字阴阳属性的神秘解释。在古人看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为阳数之极,九月初九为两阳相合,因此称“重阳”,也称“重九”。汉代之前的九月初九并非吉日,而是“恶日”。在古人看来,九九重阳意味着阳气已达极盛,凡事盛极而衰,这是不吉利的象征。为了避开所谓的恶日,古人在这天登高野宴,希望远离日常生活的空间以躲避灾祸。九月初九由“恶日”转变为“吉日”出现在魏晋之际。魏文帝曹丕对数字“九”做了全新的解释:“九日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以“九九”寓意“久久”,突出了九月初九“祈寿、祈福”的意味。唐朝时,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此后,重阳节作为祈愿长寿的节日传承至后世。
古人认为在寒露、重阳日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或佩于臂,或把茱萸放在香袋里面佩戴,还有插在头上的。也有头戴菊花的。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戴的。一些地方还有饮“菊花酒”的习俗,陶渊明诗曰:“菊花酿酒可延年,两鬓丝丝绕鹤发”,认为菊花酒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陕西汉中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华商报记者 路洁
寒露时节到来的时候,北方天气干燥,而在南方却是另一番景象,秋雨绵绵阴冷潮湿。寒露时节,各地饮食习俗也不尽相同。
梨在寒露时会大量上市,是寒露节气中最好的水果。梨具有养阴补液、润肺止咳、养血生肌、清热降火之功效。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寒露节气前后是柿子成熟的季节,也是人们应季吃柿子的时节。俗语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寒露柿红皮,摘下去赶集”等。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元代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旧时,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螃蟹被李渔称为“食物中最美的东西”。因为其习性、形体等原因,螃蟹还有诸如“无肠公子”“横行介士”“千人捏”“拥剑”“执火”等别称。重阳节期间,正是螃蟹最为肥美的季节,《燕京岁时记》称京师以良乡酒配糟蟹,尝之“最为甘美”。浙江绍兴有“九月九,湖蟹过老酒”的俗语,届时,人们邀请亲朋好友相聚吃蟹,称“持螯会”。 华商报记者 路洁
寒露以后,随着气温不断下降,容易诱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疾病。因此,养生和防病相结合也显得比较重要了。中医专家杜起认为,寒露养生应注重“养收”这一原则。
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寒露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杜起说:“中医学认为,寒露过后,避免受凉,对于身体保健十分重要。因此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同时,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因此要预防感冒。
杜起认为,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尤为敏感,在寒露节气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易于伤感。杜起认为,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此时节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华商记者 赵蔚林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今日寒露 冬季来临前的演练 这些养生常识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