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医院专家教您科学养生法摆脱湿热体质

  在季节变换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出现面垢油光、口苦、舌苔黄腻、浑身乏力、身重困倦等症状,这时周围人会告诉你要“排湿”,也就是排除体内湿气。你知道湿热的症状还有哪些吗?湿热体质应该如何调理呢?哪些食物能够帮助祛湿热呢?带着这些问题,山东广播电视报记者来到我院采访了临床营养科主任刘敏,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轻松摆脱湿热体质。

  刘敏主任介绍了临床有两个案例:有个高考刚结束的男孩,痘长得很厉害,脸上被抠得都留下疤痕了。西药、中药吃了不少,外用、内服试了很多,可就是不太见效。除了长痘以外,还脾气暴躁,经常发火。家里人原以为是高考压力大造成的,所以也没管,可是现在考完试了火气还是那么大。再一看舌苔,很黄也很腻。

  还有个案例:陈某,28岁,是来济南打工的一个东北女孩。她很苦恼,因为早已是该谈婚论嫁的她,男朋友却谈一个分一个。为什么?就是因为口气大、口臭;脸很油,拿一张白纸贴在她脸上一擦,白纸上都透着油印。平时还会口干口苦,可又不太喜欢喝水。

  总结以上可以看出,湿热体质的表现主要有:平素面垢油光,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易生痤疮粉刺,舌质偏红,苔黄腻。体偏胖或苍瘦,心烦懈怠,眼睛红赤,大便短赤;另外,男易阴囊潮湿,女易带下增多,脉象多见滑数。性格多急躁易怒。易患疮疖、黄疸等病证。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除此之外,湿热体质的人还容易患湿疹、口腔溃疡和胆囊炎。

  “湿”可以来自于外界,如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家居潮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形成;也可以来自于身体内部,多数是由于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脾不能正常 “运化水谷”,使“水湿内停”而产生的。

  刘主任说,大家应该注意到,我们平时在长夏湿热季节的时候有一个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胃口不好了,这是为什么?《素问· 脏气法时论》说过“脾主长夏”,就是说,脾容易被长夏的湿邪所困。脾的特性就是喜燥恶湿,所以如果经常饮酒过量、过食生冷辛辣食物,影响脾运化水湿的功能,时间久了,则会导致湿热混杂,缠绵难解。

  在生活中,有很多容易导致湿热体质的“推手”,首当其冲的就是酒。酒是米、麦、玉米、高粱等和酒曲酿成的一种饮品,运化不利易产生湿。酒经发酵而成,性辛辣会助热。长期饮酒或者饮酒过量都会酿生湿热。所以,劝君莫贪杯中物,限酒戒酒防湿热。

  湿热体质的人要注意清热祛湿,行气健脾。可以有空练练气功、瑜伽、太极这些舒展筋骨和身体的运动,非常适合湿热体质的人。同时,注意尽量避免在潮湿、炎热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衣着尽量保持以宽松为好。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湿热的侵袭,尤其是30—45岁的人,属生命中“土”的年龄段,体内湿气比较重,夏秋之交属中医所说的“长夏”季节,也对应五行中的“土”,内外相合,更容易出现湿热。

  如果湿热侵袭到小孩,常见的症状就是腹泻、大便不顺畅。如果湿热侵袭到老年人,就可能出现下肢酸困、腰部酸胀等症状。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芹菜、藿香等,但这些菜也偏湿,不能吃得太多,可把这些菜当配菜来吃,以排出湿气。还有黄豆芽、绿豆芽、冬瓜、木瓜,有利湿作用。

  佐料:生姜、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湿、发汗等功效,每天做饭时适当放一点有温中祛湿的作用。

  粥:湿热的季节粥也是很好的选择,茯苓、白术、小米、大米各适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湿养胃。

  小孩或长期脾胃虚弱的人,如不想吃饭、浑身没劲或者饭后感觉胃满满的、腹胀、拉肚子等脾虚湿盛的人,可以用茯苓和鸡内金,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每天一勺冲着喝,缓解症状。

  薏仁茶:薏仁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是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早在神农尝百草时就发现了她,见她婀娜多娇的英姿,白圆如明珠的果实,微风吹拂中是那样姗姗可爱,神农氏就把她当成人了,因而动情地昵称她为薏苡人。其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米可以去湿,下火,去痘。煲完汤后,汤渣也可以吃。偏于凉性的竹叶、荷叶可以清热,每天泡茶喝,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

  湿热体质,除通过饮食调理外,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甜味食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适度饮水,避免水湿内停。应早睡早起,室内经常通风换气,尽量少使用空调,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早起出来活动到微出汗为止,出汗可帮助排湿,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伤气。

  体内湿热,如果只表现为轻微的症状时,通过以上调理就会有所好转,如果症状严重通过调理效果不好的,可以到省中医临床营养科辨证施治后再调理。

  1、上焦湿热症状:心烦、咳嗽、稠痰或黄痰、长斑、长痘、长疖。黄瓜汁、丝瓜汁或苦瓜汁代茶饮。

  2、中焦湿热症状:口粘、不思饮食、两胁胀满、易怒、气急。薏米、茯苓、炒白术煲粥。

  3、下焦湿热症状:小腿肿胀、小便短赤、大便粘滞、大便恶臭。绿豆汤、菊花代茶饮、红豆汤、冬瓜汤。

  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控制体重,提高免疫力,还能有效地缓解抑郁和压力。

  运动的强度因人而益,强度过大可能造成身体的损伤,强度过小又起不到锻炼心肺、肌肉的作用。在开始运动之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以避免出现运动损伤问题,运动后应做一些放松动作,以尽快恢复身体状态。空腹和刚进食后就开始运动,对人体健康都是不利的。在运动过程中应及时补充水分,但是不要喝冰水,运动后不贪吃冷饮,不大量喝水,不立即吃饭。身体虚弱或疾病不稳定期不宜做高强度运动,以静养少动为益;特殊生理阶段和妊娠、分娩等不宜剧烈运动。

  运动金字塔:尽量减少静态活动,不要连续六十分钟以上,如坐办公室、看电视、打游戏等,要间隔定期进行原地活动。肌肉适能运动,如重量训练,仰卧起坐、伏地挺身、拉力带等,每周坚持二至三天,每天一至三组,每组八至十二次。有氧运动,如舞蹈、慢跑、骑单车、游泳、登山等,以及传统运动太极拳、八段锦等,建议每周坚持三至五天,每天二十分钟以上。伸展运动,如柔软体操、拉筋运动、瑜伽等,每周坚持三至七天,每次六至十项,每项三十秒。生活形态的体能活动,如日常的走路、爬楼梯、园艺活动、家务劳动等,每天累积三十分钟以上。

  (1)情志调养:湿热体质的患者容易烦躁,尤在高温的环境中加重,故应嘱咐患者尽量避开高温环境。

  (2)四季调养:初秋多暑、湿、火邪,所以湿热体质的患者最不耐受夏秋之交。湿热体质的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饮食,少食油腻等高热量食品,桂圆、荔枝等热性水果也应减少摄入。

  (3)起居调养:起居对湿热体质的患者影响较重,尤应注意在夏季勿过贪空调之寒凉,过寒会使湿热郁闭于内。忌出汗后直吹空调,可以多冲热水澡,使汗出透为佳,避免湿热郁闭于内。亦不能居住于多湿热的环境中,因同气相求,会加重湿热体质的偏颇程度。

  (4)膳食调养:湿热体质患者平素要适当摄入利于清热利湿之食品,如赤小豆、黄瓜、藕等。减少羊肉、韭菜、辣椒、烧烤、油炸、干炒等甘温滋腻的食物的摄入。适合湿热体质服用的中医药膳、药茶(如绿豆、藕、荷叶茶)等。

  (5)运动调养:湿热体质患者可适当做一些运动量较大的活动,如游泳、健走、各种球类等。运动后出汗时,应避风寒并及时更换衣服。在温热春夏发散的季节, 可适当进行剧烈的运动,以汗出为佳;而在寒凉秋冬收藏的季节, 应适当减少运动量,以全身温热而不汗出为佳。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医师协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常委、山东营养学会理事、山东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今年的7月27日,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在吉林市召开,会上发布了《营养食疗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8)》标准,山东省中医院成为首批试点单位。经过前期申报、考核,山东省中医院作为山东省唯一一家中医院成为全国《营养食疗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8)》首批试点单位,临床营养科主任刘敏代表医院接受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学专业委员会授牌。此前,刘敏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了指南的编写工作。

  该报道刊登于《山东广播电视报》2018年8月16日17A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山东省中医院专家教您科学养生法摆脱湿热体质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