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龚晗倩斯嘉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胖子,这个可怕的真相来得猝不及防。就在两年前的某一天,她惊觉,家里顶天立地的两个大橱柜里塞得满满的衣服,大都穿不下了。那一年,她31岁。12015年,夏。斯嘉像
斯嘉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胖子,这个可怕的真相来得猝不及防。就在两年前的某一天,她惊觉,家里顶天立地的两个大橱柜里塞得满满的衣服,大都穿不下了。
斯嘉像寻常一样,坐在靠近走廊的座位上噼里啪啦地敲打键盘,同事路过斯嘉的身边,凑近她的耳朵,善意的口气透着一丝促狭,“你的衣服小了。”
这天,斯嘉穿着一件浅紫色Lacoste 修身T恤,160/76A,S码的上衣对于斯嘉来说已经是宽松款,怎么会小了呢?这件买来也没多久啊。
斯嘉转过身,扭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T恤紧紧地贴住背部,准确地说,是贴在呼之欲出的肉上,背中间两条横亘的勒痕触目惊心,又一个噩耗:Bra也小了。
她有些心疼,前不久刚新进两只Bra,花了近2000块钱。不舍得扔,只好塞进抽屉的最深处,等待着它们重见天日的一天。
一直没有勇气面对自己变胖的事实,斯嘉家里从来不备体重计。在去医院配药时,她偷偷称了一下:128斤。
斯嘉完全无法接受这个数字。从记事起,总有人用艳羡得近乎嫉妒的口气惊叹:太瘦了,你要多吃一点啊!
念书的时候,后排的男生给斯嘉起了十几个外号,全是和“瘦”紧密相关的。“拗得断”、“断断”、“吹得跑”、“芦柴棒”、“白骨精”、“科索沃难民”......
那时的斯嘉体重只有不到80斤,全身除了骨头,就只剩薄薄一层皮。甚至被闺蜜抱怨:“抱你的时候会痛。”
平坦的胸部下斜插两排肋骨,像等待拨动的琴弦,髋骨两侧尖尖地顶出,如同两把拥有完美曲线的镰刀,正面触碰时,割人于无形。
毕业之后,斯嘉有了经济来源,摄入营养多了,体重随之涨到96斤,这个体重对于身高163cm的女孩来说,总算告别了“病态”,跻身为正常人。
斯嘉的上衣尺寸通常是XS-S,腰围一尺八,她常为拥有平坦的小腹和纤细的腰肢而自得。“念书的时候,我经常半夜12点吃宵夜,吃完就睡,第二天早上肚子是凹进去的。”她嘴角微翘,眼睛里的光一闪一闪的。
斯嘉怎么都想不明白,年轻时也不怎么运动消耗,吃再多都不胖,如今体重逐日飙升,已经到了遏制不住的态势了。
她反省,是2013年换了一份经常要加班的工作所致,每天工作到很晚,回到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曾经每周打卡3、4次的瑜伽馆,成了记忆里的慰藉,好似在头脑里想一遍,就真的去过了一样。
高强度的工作,对运动的懈怠,加上婚后暴饮暴食,所有的一切都化作了无声无息的一股气体,从脚底直直地往上窜,肆无忌惮地撑开皮肉,直至身体成为一只吃饱的气球。
“我公公婆婆烧的菜太好吃了,每次都是一大桌子,酱鸭腿、咖喱牛肉汤、糖醋小排、炸鸡翅......”公婆的菜浓油赤酱,斯嘉每顿都把肚子塞得鼓鼓囊囊的,最后还要打个饱嗝,才算罢休。她说吃过公婆的菜,就对上海馆子提不起半点兴趣了。
下班去瑜伽馆的45分钟路程,斯嘉只吃略微有饱腹感的沙拉、水果和面包,怕吃得太饱立即运动,会诱发消化不良。她一直避免空腹运动。
结婚短短两年,体重疯长30多斤,望着两大橱穿不下的漂亮衣服,斯嘉绝望地差点哭出来。
她决意重新拾起瑜伽,并调整了菜单。从原先中医建议的每餐2两米饭,调整到1两,晚餐以蔬菜为主,肉食尽量减少摄入。
斯嘉还是穿不上橱柜里的衣服,只能不断添置大码的新衣,却发现上个月刚买的裤子,第二个月扣子又扣不上了,一量腰围,2尺6。
捏起肚子上的赘肉,厚厚一沓。再看镜子里的自己,一脸横肉配以厚实的双下巴,穿什么都显得蠢笨之极。
同事们几乎每天都提醒斯嘉一遍。她们像发现新大陆一般故作惊奇,边捂着嘴笑。
有时候,斯嘉不清楚她们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来一遍遍拷问自己,她恨恨地说:“怎么这些人的口气满满的幸灾乐祸呢?”
上一次去海岛旅行时,朋友给斯嘉连拍了数张比基尼的照片,点开一看,“这不是小李子吗?”她悲愤不已。那次旅行她只悻悻地在朋友圈发了一些风景照。
罗拉和斯嘉刚好相反。在30岁之前的岁月,她的体重始终保持在126斤到129斤之间。
高三冲刺时,母亲每天逼着罗拉喝下一瓶白兰氏鸡精,棕木色的半透明瓶子外贴着绿色的包装纸,据说一瓶68毫升的鸡精等于一整只鸡熬成的汁。
她用手在肚子上比划着:“那时候肉是可以拎出来的。”最严重的时候,她一坐下来,肚子上的脂肪叠了三层。
和斯嘉一样,同学也给她起了外号:屁股姐姐。起这个名字的原因想来是抬头的时候,视线被罗拉的臀部占了满屏所致。
罗拉也从不爱拍全身照,头小虽占优势,但如果全身出镜,照片里的她便如同巨人的身体上被安了个利立浦特人的脑袋,怪异得很。
最困扰她的,是每次逛商店,母亲总扯着嗓子对店员喊:“给她拿XL的!”罗拉涨红了脸,恨不得夺门而出。她一直不喜欢试衣间,因为被衣服紧紧缠在身上,又无处可逃的感受,实在很糟糕。
大二时,罗拉注册了淘宝账号,学会了搜索减肥产品,她尝试过肠清茶和79元钱一个疗程的美国V26减肥产品。那是她淘宝第一单,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当时每月才500元钱的生活费,一下子花了158元,还是下了很大决心的。
然而没过多久,每次课上到一半就开始肚子痛,她咬紧牙齿,直到手臂上爬满鸡皮疙瘩,只得落荒而逃去了厕所。喝了一两个月减肥茶,体重一点没变化。反而时常心跳加速,她一害怕就停了。
2011年的时候,她在优酷上下载了郑多燕瘦身操的视频,一天隔一天地跳,40分钟的瘦身操跳下来,汗水浸透了衣裳。她一共坚持了两周,便放弃了。
也曾在IPAD上跟着韩国瑜伽老师练习瑜伽,一边做动作,还要斜瞟着看字幕和老师的动作,动作还老做不标准,坚持了没几次,就没再继续。
2014年夏末,罗拉和闺蜜一起办了金仕堡团购健身卡,一是地点离闺蜜家特别近,罗拉从家里过去也只需乘三站地铁;二是两人决心互相督促。
然而事与愿违,才过了一个多月,罗拉便以天气冷、路程太远、加班、约会等种种理由来推脱健身计划。闺蜜的邀约被拒绝三次后,再也没有提起健身的线元一年的健身卡虽不贵,也水一般淌走了。
说起约会,罗拉来劲了,立马甩锅。“那时候就是因为谈恋爱啊,时间都给了BB。“(她称呼男友为Baby,简称BB。)
罗拉的男友有六块腹肌,在和她谈恋爱之后,线条消失了踪影,都化作了脂肪。两个人在一起时,总是心有灵犀地相约打牙祭,吃些炸鸡之类的垃圾食品。甚至有段时间,男友一看见罗拉的脸,就知道她那天想吃麻麻小面还是麦当劳。
“堕落”了一段时间,两人都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从2015年开始,罗拉便跟随男友开始了严格的饮食控制和系统性健身。
罗拉的早餐一般是200克自制酸奶加150克红豆等谷物,再加一根香蕉或时令水果,午餐通常是公司食堂的一荤、一小荤和一素,再加一截玉米,晚餐以沙拉为主,基本不吃米饭、面粉类主食。
到了第三个月,她月经停了,去看医生吃了药才顺利迎来大姨妈。罗拉意识到主食摄入不够身体会出问题,便决定每周至少要吃一两顿米饭。但还是坚持周末自制水煮食物。
周二周四是跳绳日,每次2000个,20分钟搞定,她机灵地跑去厨房间的瓷砖上跳,认为如此能饶过楼下邻居的耳朵。
一三五在天山路男友家用完晚餐,罗拉便一路骑行回家,10公里的路程,原先要花45分钟,现在只要35分钟就能到家,平均时速17-18公里。
罗拉得意地拉高上衣,露出隐隐的马甲线。她说自从健身以来,体型变好了,虽然体重并没有减轻多少,两年只减了10斤,但是能感觉到手臂有了肌肉线条,身体的力量增强了。
原来一个俯卧撑都支撑不起来的她现在能连续做10个以上,而Keep上的Burpee(波比跳,一种高强度的无氧燃脂运动。)接连做两套20个动作也不会力竭。
“还是男友吧。还有一个原因是年纪大了,不想走下坡路。”罗拉以前觉得自己喝水都会长胖,精力也慢慢消退,运动以后发现力量渐长。“现在能摸到肌肉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把赘肉转化为肌肉,是罗拉对抗中年危机的一种方式,她感到一种向上的力量,身姿挺拔的时候,好像年纪也轻了一些。她穿着灰色T恤蓝色仔裤,脚蹬一双白色球鞋,青春飞扬。
为什么人在年轻的时候可以吃很多而不胖,过了30岁就一切都变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肌肉会自然萎缩。活动量的减少更加快了肌肉的流失。
“自从变胖了以后,我每天都觉得很困,以前从来不睡午觉的,后来一到下午两三点就倦得不行。”她感觉身体的负担加重了,爬个6层楼都气喘吁吁,完全不似曾经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草甸一天徒步行走20公里还精神奕奕的自己。
斯嘉开始尝试其他的高强度运动。她每隔一天晚上练习90分钟Flow Yoga,有时再加一组“腹肌撕裂者”。
斯嘉感到身体异常笨重,要使出比从前多2、3倍的力气,才达到一样的锻炼效果。
肚子上仍有一层赘肉,行走时如同揣着一只装了水的袋子,软软的,水在袋子里晃来晃去。斯嘉急切地渴望回到曾经身轻如燕的日子。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做高强度低运动量锻炼的人与做传统耐力锻炼的人比较,虽然他们总共花的时间只有后者的2.5%,但是在肌肉的氧化能力上,却取得了同样的效果。
在做高强度锻炼的时候,不同于一个糖原只产生一个代谢作用,而是一个酶激活一堆的酶,像多米诺效应一样,成千上万个葡萄糖分子同时从糖原中分割开来,做紧急用途。所以高强度锻炼能有效清空肌肉细胞里的葡萄糖,只有当细胞里的葡萄糖不再挤满时,血液里的胰岛素才不会长期居高不下,减肥才有成效。
斯嘉累得虚脱,浑身酸疼不堪时,欣喜地发现,腰身不再变粗,刚买的裤子又能继续穿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她开始尝试攀岩、滑雪、羽毛球等更激烈的运动,终于成功地将体重减至106斤,BMI19.9。
对斯嘉来说,甩掉赘肉,不仅恢复了轻盈的体态,更让她觉得自己是一名战士,满血复活之后的回归证明她还有继续抵抗的精神和力气。
在她看来,赘肉委实不是中年的魔咒,迷惑人心的惰性,才是让人越陷越深,难以自拔,最终沦陷于沙发的松软填充物中的隐形之手。
赘肉,像是中年危机的先遣部队,你一超过30岁,它们就在你的腰腹、肩背、大腿上安营扎寨。它们叫嚷着:“你已经不是那个苗条健美的年轻人了!接受现实吧!”
你奋起想要打退它们,然而这是一场艰难的战斗,胜负难定。有人赢了,还有更多人慢慢放弃了抵抗,接纳赘肉,把它们看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就像自己的指甲、腋毛、阑尾似的。
吴斌的四肢不算肥硕,身体中段却像个发过头的白切馒头,肚子圆鼓鼓地凸出来。原本是腰的位置丝毫看不出向内收的线条,反而微微外扩。腰线整个一圈下移至凸起的肚子下方,裤子也只能拉到这里。
但吴斌有个绝招,他从不买修身的衬衫,总是留一些余量,把衬衫塞进裤子后,稍稍往外拉出一小截,刚好能缓解掉视觉上肚子的圆弧形。
拍照的时候,他会深吸一口气憋住,往往拍摄者动作太慢,在他脸屏得通红刚刚泄气的时候摁下快门,肚子恰巧弹了出来,令他尴尬不已。
在饮食上,他觉得该吃就吃,无法忍受饿肚子,如果偶尔晚餐吃个简单的沙拉,他会半夜饿得肚子咕咕响,爬起来在家里到处翻,吃饼干或方便面充饥。对健康反而无益。如果让他放弃美食,他认为人生就失去了意义。
20多岁刚毕业的时候,吴斌还热衷于和同事喝酒吹牛,啤酒那是少不了的,年轻气盛的他在酒桌上豪气地一瓶接一瓶地往肚子里灌。现在他摆摆手,“不喝了,尿酸太高。”
同龄的朋友手里一罐啤酒一边啃鸭脖看球的时候,吴斌在茶几上泡好了铁观音,不进球的时候重重地一拍大腿,紫砂小杯震得直晃。
他平均每周自由泳两至三次,每次游1000米到1500米。这是吴斌坚持了十五年的运动,从未间断。不游泳的那几天,晚上回家举14KG重的杠铃,他一边双手将杠铃高举过头顶,一边龇着牙,不时发出喘息,手臂颤抖不停,豆大的汗珠慢慢地滑下来,滴在地板上。
吴斌抬起上臂到我跟前,指着凸起的肱三头肌,说:“你可以戳一下。”硬得像块冰冷的岩石,他满意地笑了。
他对胸肌和手臂力量的痴迷溢于言表,问及为什么要把手臂练成那样,他说:“夏天穿T恤,绷得紧紧的,好看。”
“为什么不做一些卷腹运动?”吴斌的肚腩看起来更让人忧心。明知局部运动也无法达到减脂的效果,我还是忍不住问。
《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疏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津液代谢。脾虚的人,代谢功能弱,以至于容易形成脂肪堆积。
事实不从人愿,吴斌身高175cm,毕业之后的腰围是2尺5。30岁之后变本加厉,如今腰围3尺3,体重逐渐飙升至170斤。
除了游泳和杠铃以外,迫于现实的吴斌也为自己增添了一些其他的运动方式,靠墙深蹲、平板支撑、拉弹力绳,有一段时间还跟着邹市明的视频打拳。
他的体重终于不再上升,然而也不见减轻,只是停留在170斤上下,倒是应了他自己那句“保持现在的身材”。
无可回避的大肚腩给吴斌带来最大的困扰,是膝关节的劳损。长期负重的结果是,每次下蹲,膝盖骨都会发出响亮的“嘎嘎”两声。面露狰狞的蹲起之间,他都要经历一遍痛楚。运动之前,吴斌会自觉地套上护膝,有时候晚上睡觉前也要穿上保暖。
说到中年人,不就是应该有点赘肉吗?谁不会老呢?吴斌对自己的状态基本满意,保持身体健康,接受适量赘肉的他,坦然走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那种对身体的焦虑感在他身上已经看不太清了。
“中危命题”是三明治的一个新栏目。探讨中年危机等命题,讲述中年人的故事。栏目名还暗藏了一个意思:中年危机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投稿或提供线索请联系: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抵抗赘肉真的是中年人难以逾越的山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