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东关南街,朱新新家收藏着各种版本的《红楼梦》 华商报记者 黄利健 摄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同时也是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从园林、建筑到服饰、器物;从宗教、礼俗到诗词、典籍;从戏曲、绘画到饮食、养生,无所不包。今人阅读《红楼梦》,都很想知道当时的人们真的像《红楼梦》中那样生活吗?曹雪芹著书的年代正值中国文化由俗转雅之时,清代是雅文化集大成的时期,《红楼梦》美学都应基于这个大背景来认识。总体来讲,《红楼梦》中描写的生活是古代贵族雅致生活的典范。华商报邀请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贾三强、陕西省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刘宁为您解读《红楼梦》中的生活美学。衣:极尽奢华,性格分明《红楼梦》是一场服饰文化的盛宴,贾三强介绍,《红楼梦》对服饰描写的精细程度,史无前例。书中金陵十二钗的服饰描写处处渗透着中华上下几千年的服饰文化,体现了曹雪芹的审美。刘宁举例说:“曹雪芹对贾宝玉着装的描写: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贾府生活的奢华从人物着装上可见一斑。”对“金陵十二钗”服饰的描写,曹雪芹除了体现奢华之外,又依据每个人性格有不同体现,由于地位、身份和性格的不同,色彩、材料、纹样、配饰等都不尽相同。例如“中庸”的薛宝钗,就从薛姨妈的口中说:“宝丫头古怪着呢,她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足见这位少女内心沉稳、成熟。又如林黛玉讲求淡色素雅,在第89回中,她“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服饰的清新淡雅,映衬她高洁、孤傲的心性。有趣的是,《红楼梦》中还假借绘画中的意境来比拟服饰。第五十回,在一个粉妆玉砌的冬天,身披大红腥毡的贾宝玉与薛宝琴并肩站在雪地里,身后是梅花映衬,众人见了都说酷似明代仇十洲的《双艳图》,而贾母更是认为:“那画的哪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食:食不厌精,名目繁多“任何人翻开《红楼梦》或者中国的其他小说,将会震惊于书中反复出现、详细描述的那些美味佳肴,比如黛玉的早餐和宝玉的夜点。”林语堂《饮食》中如此写道。贾三强教授介绍,曹雪芹用了将近三分之一左右的篇幅,描述了众多人物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贾府的饮食,可以用“食不厌精”形容。从某种意义上说,《红楼梦》是我国饮食文化的典范。《红楼梦》中出现的食品达186种,可分为主食、点心、菜肴、调味品、饮料、果品、补品补食、外国食品等类别。仅仅是“粥”这一项就有碧粳粥、腊八粥、香薷粥、燕窝粥、鸭子肉粥、枣儿粳米粥、绿畦香稻粳米饭、绿稻米粥、江米粥等多种,而贾府用的米,书中提及的就达十一种,例如御田胭脂米、碧糯、白糯、粉粳、下用常米、御用粳米等。贾府的各种宴会更是让人目不暇接,生日宴、寿宴、冥寿宴、省亲宴、家宴、接风宴、诗宴、灯谜宴、合欢宴、梅花宴、海棠宴、螃蟹宴,令人闻而生津。往往借宴席来吟咏诗词,非常风雅。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第四十一回的“茄鲞”的做法,王熙凤逗刘姥姥说:“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去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贾三强说,这种做法放到现实中来,做出的食品未必好吃,但是可以管窥对饮食制作的精细程度。茶:诗礼之家,献茶为重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茶的描写把茶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有机统一。贾府作为“诗礼之家”,饮茶的礼仪规矩非常讲究,林黛玉进贾府时,处处留心,生怕错了一丝规矩,最有代表性的描写便是饭后献茶,共献两道,一道漱口,一道为吃的茶,黛玉此时的留心便显得并不多余。刘宁介绍,元春省亲时,对献茶规矩的描写便达到了极致,献茶是要“三献”,献茶地点是在“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的行宫举行,仪式隆重、气氛庄严:“礼仪太监跪请升座受礼,两阶乐起。礼仪太监二人引贾赦等于月台下排班,殿上昭容传谕曰:免。太监引贾赦等退出。又有太监引荣国太君及女眷等自东阶升月台上排班,昭容再传谕曰:免。于是引退。”刘宁认为,如此多的繁文缛节以表示献茶人的最大虔诚和对贵客的最高尊重。茶事见证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的贾府举办迎驾盛事的繁华。如果说“三献”是“茶礼”的体现,而妙玉的“拢翠庵品茶”又是“茶道”的体现,妙玉请贾宝玉喝茶时,给了他自己平时常用的茶杯绿玉斗,没想到贾宝玉嫌这杯子小,于是妙玉说:“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这段把茶文化的精髓写得淋漓尽致,此外,茶、择水,还是择人、品味,茶道理念渗透其中。贾府中茶的种类繁多,有漱口茶、枫露茶、暹罗茶、六安茶、老君眉、普洱茶、女儿茶、茶面子、龙井茶等多种。煮茶的水有旧年蠲的雨水、梅花上收的雪水等。不同的人喝不同的茶,不仅仅体现了人物身份,也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情致。酒:无酒不席,令显才情贾府宴席离不开酒,酒的品种繁多,有惠泉酒、烧酒、菊花酒、屠苏酒、绍兴酒等多种,而且在饮酒时还要行酒令,这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贾府行的酒令种类繁多,有诗文令、牙牌令、击鼓传花、射覆、拇战、占花名、曲牌令、月字流觞等等。贾府上至贾母,下至丫鬟,大都谙熟这种娱乐形式,反映出酒文化对封建贵族家庭的影响。这些酒令让读者看得难以解开其中门道,因为有些酒令不仅雅致,而且玩法众多,仅靠机智,没有才情是玩不起来的,这行酒令的游戏,不仅是在写贾府生活的雅致,也显露了贾宝玉和众姐妹的诗文修养。贾宝玉虽然不爱经世文章,但诗学却在众兄弟姐妹中脱颖而出,行酒令多由他出。在二十八回冯紫英请客,让贾宝玉作行令官,宝玉便提倡行女儿令,这次女儿令的要求极为复杂:“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原故。说完了,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戏:娱乐风尚,文化遗珍明清之际,听曲唱戏是一时风尚,尤其是在富贵人家,更是盛行,是当时富贵人家的主要娱乐方式。刘宁介绍,元春省亲时,贾家专门从姑苏买了十二个女子在贾府唱戏,后来留下来供自家随时听曲听戏,有的时候觉得自家优伶唱得不新鲜,还专门外请戏班到家里唱。在《红楼梦》出现的戏文有《丁郎认父》《黄伯央大摆阴魂阵》《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太公斩将封神》《西游记》《封神榜》。这些戏大家都觉得好热闹,但是贾宝玉却觉得“繁华热闹到如此不堪的田地”。此处描写反映出贾宝玉的趣味与其他看热闹的人不一样。而贾母十分懂戏文,她爱热闹戏,更爱感情细腻、安静的戏。元宵节,贾母听戏班子唱上几出后,想听些清淡之音,于是让家伶“只提琴至管箫合,笙笛一概不用”,让大家听个“疏异”,贾母也不要唱戏的女孩子们抹脸,想听他们的一个“发脱口齿”,一个“喉咙”。这些描写都反映了贾母的审美趣味与艺术水准。华商报记者 狄蕊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红楼梦》华商读书社开展“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红楼梦》”活动,征集读者与《红楼梦》相关的藏品。西安“红迷”纷纷响应,拿出自己的珍藏,除了各个版本的《红楼梦》图书,其他藏品还包括挂历、十字绣、书画作品、烟标等等。还有读者手绘红楼人物漫画。华商报记者采访了部分“红迷”。华商报读者漫画“红楼”华商报读者李笑鹤二十多年来从文学古典名著中汲取营养,用漫画的手法再度创作,先后完成《漫话三国》《漫话水浒》和《漫活西游》。但出于对曹雪芹的仰慕,对《红楼梦》的敬畏,想漫画红楼却迟迟不敢下笔,“漫画是讽刺与幽默的艺术。可以讥讽曹操、刘备,可以挖苦宋江、李逵,可以调侃孙悟空和猪八戒,但怎么能忍心去委曲才高清纯的林妹妹呢?”近年刘心武在《百家讲坛》上揭秘《红楼梦》,掀起了红楼热,李笑鹤与老伴更是热在其中,于是和老伴商定,一起重读红楼梦,实现漫画红楼梦!老伴买回来最大字号版本的《红楼梦》,李笑鹤找出了收藏的挂历、照片、剪报和女儿的抄本,读周汝昌、鲁迅、王蒙、张爱玲对红楼梦的研究文章,还找来《红楼梦》中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关系图仔细研究,李笑鹤说:“老伴戴上老花眼镜,慢声朗读,我卸下近视眼镜,闭目细听。听到某处灵感一现,立即喝令停下,再三斟酌,画出草图,认真推敲。《漫画红楼》的创意慢慢地形成,不想戏说,不敢歪批,怀着敬畏心情,展读华文丽句。正是:红楼解梦学识浅,与君共读自得趣。”西安退休工人收藏近百种《红楼梦》图书今年61岁的西安市民朱新新是一位退休工人,四十多年来,他在书店只要遇到家中没有的《红楼梦》版本,就买回来,至今已经收藏了近百种《红楼梦》“甲戌本,庚辰本,列宁本,甚至少儿版,只要喜欢就买回来。”朱新新告诉华商报记者,他从小学五年级第一次读了《红楼梦》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但上世纪六十年代,买书并不容易,买到《红楼梦》更是难上加难,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新版《红楼梦》才正式出版,定价3元4角5分。当时他的工资每月四十元钱,毫不犹豫地买了一本《红楼梦》。现在,朱新新收藏了近百本《红楼梦》,“家里小,已经放不下书了。”但他说以后遇到喜欢的还会买,“主要是喜欢《红楼梦》,感慨曹雪芹的身世,感慨他对汉字文化的运用。”《红楼梦》最初小说是以手抄本形式流传,直到1791年,程伟元、高鹗出版了活字印刷本,《红楼梦》的版本才基本固定。这种印刷本,后来被称为“程高本”。由于程伟元、高鹗出版过不同版本的印刷本《红楼梦》,因此,胡适后来将最早的“程高本”称为“程甲本”,较晚的称为“程乙本”,后来还有“程丙本”。之后还有“甲戌本”(1754年)、“己卯本”(1759年)、“庚辰本”(1760年)。华商报记者 狄蕊红(来源:华商报)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红楼梦》中的生活美学(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