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也当讲“藏”。由于人体阳气闭藏后,人体新陈代谢相应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冬季时节,肾脏机能正常,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即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产生疾病。因此,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养肾防寒”,以下几点是贯彻这一原则的要点。
冬内应于肾,《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在志为恐与惊。惊恐也与心主神明有关,惊恐伤肾。《素问.举痛论》说:“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心藏神,神伤则又心怯而恐。冬月闭藏之时,更应固密心志,保养精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也就是要保持精神安静自如,含而不露,如象把个人隐私秘而不宣,又如得到久已渴望之珍品那样满足。除了重视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同时,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这种现象多见于青年,尤其是女性。预防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
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的食物有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同时,还要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则: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当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冬季饮食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脾胃之阳气受损。
冬三月,天地闭藏,起居方面则要顺乎自然。《黄帝内经》里指出:“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意思是,冬天要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后为益(尤其对于老人而言)。冬季起居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穿衣要讲“衣服气候”,指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33℃,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其次,要注重双脚的保暖。由于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因此脚的皮温最低。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其三,冬季定时开窗换气有利于身体健康。其四,蒙头睡觉不可取。冬天蒙头睡觉极宜造成缺氧而致胸闷气短。其五,夜间忌憋尿。由于冬夜较长,长时间憋尿,会使有毒物质积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事实证明,冬季多参与室外活动,使身体受到适当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体内新陈代谢加强,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有益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除一日三餐外,每日饮水应保持在1500~2000毫升为宜。尤其是冬天,天气干燥,常有舌干口燥之症。喝足水分,不仅有利于肾脏的正常排泄,还有利于滋润皮肤,消除上述症状的作用。
一般以每人每日摄盐量为5克左右为宜,高血压病患者控制在每人每日3克以内。因为食盐几乎全部都从肾脏排泄,菜肴过咸,食盐分过多,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有肺热、咽燥、腰膝酸软、耳鸣头晕、舌质偏红等症状者,常是肾阴虚的表现,可选用海参、枸杞、甲鱼、银耳之品,以滋补肾阴。而肾阳虚者,多是畏寒肢冷、神疲萎顿、腰酸耳鸣、舌淡胖等症状,可选用羊肉、鹿茸、益智仁、肉苁蓉、肉桂等,以滋补肾阳。
寒冷季节,要切实注意对腰部的保暖,以免风寒侵袭。若配以腰部按摩,效果更佳。方法是:搓热双手,紧按腰部,用力搓擦30次左右,宜于被窝里进行,早晚各一次。可温暖腰眼,疏通带脉,增加肾脏的功能。
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诸如磺胺类、卡那霉素、链霉素以及解热镇痛药等,应慎用。若患病时非用不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对肾脏损害小的药物,以免损害肾功能。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指出:“冬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养脏之令,人当闭精塞神,以厚敛藏”,并引《五经通义》说:“至(冬至)后阳气始萌,阴阳交精,万物气微,在下不可动泄。”古人还主张房事应“春一、夏二、秋一、冬无。”《寿世保元》中说:“精乃肾之王,冬季养生,应节制性生活,不要恣其情欲,伤其肾精。”养生学家认为,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精气流失过多,会有碍“天命”。冬属阴,其气寒,主藏,故冬天以养精气为先,对性生活应有节制。
若发现眼睑浮肿、腰痛、腰酸、尿频、尿急、尿痛、尿血或不明原因发热时,应当及时到医院检查尿液,及时诊断与治疗,以免铸成大患。
寒冬季节,坚持室外锻炼,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功能,使身体与寒冷的气候环境取得平衡,适应寒冷的刺激,有效地改善机体抗寒能力。所以坚持冬练的人,很少患贫血、感冒、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
冬日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因为这时气温低,体表血管遇冷收缩,血流缓慢,肌肉的黏滞性增高,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准备活动可采用慢跑、擦面、浴鼻、拍打全身肌肉、活动胳臂和下蹲等,尤其是冬泳下水前,一定要有充分的预备活动,通过慢跑、全身按摩等方法,调动机体各部分的机能活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反应能力。
锻炼时运动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尤其是跑步。不宜骤然间剧烈长跑,必须有一段时间小跑,活动肢体和关节,待肌体适应后再加大运动量。通过锻炼,感到全身有劲,轻松舒畅,精神旺盛,体力和脑力功能增强,食欲、睡眠良好,说明这段时间运动是恰当的;倘若感到身体软弱无力,提不起精神,疲乏不堪,食欲减退,厌恶锻炼,就要注意减少运动量,或改用另一种运动锻炼方式。
运动换气宜采取鼻吸口呼。因为鼻腔黏膜有血管和分泌液,能对吸进来的空气起加温作用,鼻腔的鼻毛和鼻分泌物能阻挡空气里的灰尘和细菌,对呼吸道起保护作用。随着运动量的增大,只靠鼻吸气感到憋气时,可用口帮助吸气,口宜半张,舌头卷起,抵住上腭,让空气从牙缝中出人。
冬日运动是对付寒冷的积极措施,但应注意,冬季是一年中的闭藏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相对缓慢,阴精阳气也都处于藏伏之中,所以运动锻炼中要注意精神内守,避免阴精阳气外泄。具体方法是:
对于坚持冬季长跑的人,要特别注意冰雪,防止滑倒。遇冰封雪飘大雾天气,可在室内、凉台或屋檐下原地跑步,既能收到养生效果,又能避免意外。这一办法同样适用于身居闹市、无活动场地的人采用。此外,大风、大雾、大寒、冷高压的早晨,低层空气多受污染,在雾天下锻炼都是不适宜的。
冬季运动锻炼,还应注意保暖防冻。晨起室外气温低,宜多穿衣,待做好预备活动,身体暖和,再脱去厚重的衣裤进行锻炼。锻炼完以后则要及时穿好衣裤,注意保温,尤其是冬泳后,宜立即用柔软、干燥的浴巾迅速擦干全身,擦红皮肤,穿衣保暖,避免寒邪入侵。
《黄帝内经》说,冬季3个月,宜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所以锻炼最好是在日出后。但由于工作时间限制,人们不可能都等到早晨七八点钟日出后,可在六七点钟进行,但不宜在森林中锻炼,因为此时的森林中存在大量散发二氧化碳。冬泳最好选在午饭后一小时进行,因为此时气温较高,湿度低,能使冬泳的人体体温散失慢些,坚持锻炼的时间长些。
寒冬季节,很多女性特别怕冷。科学研究发现这是由于体内甲状腺素水平降低以及缺铁所致。甲状腺素是由碘和酪氨酸为主要原料经甲状腺合成分泌的激素,具有产热效应,可增加机体热量;同时甲状腺素又能促使人体基础代谢率的提高、皮肤的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产生体热抵御寒冷。而女性的机体新陈代谢较低,使得甲状腺素的合成显著减少,造成机体御寒能力降低。
科学家还指出,妇女如果常常感到寒冷,还可能是体内铁质不足引起。美国农业部的生理学家和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的营养学家,曾对两批各50名身穿游泳衣、分别在一个寒冷房间和一个冷水游泳池中发抖的妇女进行研究。他们发现,那些最怕冷的妇女大多数体内铁质不足。一旦给她们补充铁质,症状就会大大改善。
的确,在妇女的一生中,因月经、妊娠、分娩等原因造成的失血或子宫肌瘤、子宫功能性出血引起的失血,都会使相当多的妇女损失大量铁质,而在更年期集中地表现出来,造成冷感症。另外,低血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机能减退等疾患常会引起血液循环不良,使人经常产生冷感。
为了解决女性怕冷的问题,除了请医生查明病因,用一些药物之外,最重要的两条是:进行饮食调节和加强体育锻炼。在饮食上应多吃富含铁的食物。由于体内缺铁,各种营养成分不能充分氧化而产生热量,是怕冷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注意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动物肝脏、家禽、蛋黄、豆类、芹菜、菠菜、香菇、黑木耳等。同时要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机体对铁的吸收,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中医认为,怕冷是阳气不足造成的,应该有意识地多吃些具有温热御寒的食物,以利体内阳气的补充。比如牛肉、羊肉、狗肉、虾米、核桃、辣椒等都有这方面的功能。另外,生命在于运动,动则阳气生。体育锻炼也很重要,不过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贵在坚持,这样,就会使你的体质逐渐增强,贫血倾向也自然得到纠正。
冬天晒太阳可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特别是在防治儿童佝偻病或成人骨质疏松症方面有着特殊的疗效。
由于臭氧层在冬季和早春会出现季节性减薄,使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加强,会给人的身体带来不同的损伤,因此一天中最适合晒太阳的时间是:上午8时至10时,此时阳光中的红外线强,紫外线偏弱,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下午4时至5时,此时紫外线中的X光束成分多,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促进骨骼正常钙化。
不论哪个季节,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尤其是中午到下午4时这一段,最忌长时间晒太阳,因这时阳光中的紫外线最强,会对皮肤造成伤害。此外,每天坚持晒太阳30分钟至60分钟,即可平衡阴阳。晒太阳时最好穿红色服装,其次选择白色,最忌黑色服装。老年人不要独自晒太阳,独自睡着了容易感冒。几个人聚在一起,边晒太阳边聊天,既能舒筋活血,又可调节精神。
题中的“背晒冬日”,就是背对太阳晒暖和。冬日晒太阳,古来有之,是许多名人极为推崇的重要的养神健体的手段。记得自居易在《负冬日》的诗中说:“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诗中的“负喧”,不同于现代人置身杂务与喧嚣,而是指晒太阳,即背对太阳晒晒。事实上,一个人经常不见阳光,会显得神疲力乏、面色苍白,甚至会出现头晕、头痛、失眠、食欲不振为特征的精神抑郁症。为此,清代的慈山居士在他的《长寿秘诀》中写道:“清晨略进饮食后,如值日晴风空,就南窗下,背日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他的这一主张,肯定了晒太阳的益处。
当代科学研究表明,阳光是特殊的可见光,其红外线会使人体受到照射的部位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快,皮肤和组织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同时,还能调整睡眠节律,提升食欲,促进细胞增生,令人心情舒畅。同时,其紫外线能有效地杀灭细菌、病毒,活跃人体酶系统,增强免疫能力,能促进机体对钙、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防止佝偻病出现。
当然,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慈山居士在《长寿秘诀》中还指出:“过午,阴气渐长,日光减缓,久坐不宜。”科学研究表明,过强的紫外线,将削弱机体的抗病能力,导致皮肤癌的发生。俄罗斯最近有研究成果表明,强烈的紫外线,会使眼睛中的水晶体变得浑浊,出现白内障。正确的晒太阳的方法是,选择有阳光而无风的上午,在室外背对阳光而坐,做到不空腹,不坐得过久,适可而止。
常言道,“冷水洗脸,美容保健”,“温水刷牙,牙齿喜欢”,“热水洗脚,如吃补药”。这些话是不无道理的。尤其是在冬季,更不要忽视刷牙、洗脸、洗脚这些日常小事,否则对健康是不利的。
用冷水洗脸,不仅利于卫生,也利于美容。因为冷水的刺激既可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又可增强皮肤的弹性,消除或减轻面部皱纹。冷水洗脸还可锻炼人的耐寒能力,预防感冒、鼻炎的发生,对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患者也有益处。当然,洗脸用的冷水温度也不能太低,以10℃左右为宜。
当冷水作用到皮肤时,皮肤血管剧烈收缩,血液流向内脏或深部组织,可使内脏新陈代谢增强,胃肠功能活跃,肠蠕动加快,整个消化系统功能增强,提高消化吸收能力,令人食欲旺盛。在冷水的刺激下,大脑也会立刻兴奋起来,调动全身各器官组织加强活动,抵御寒冷,周身血管的舒张运动,就是靠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长期坚持冷水浴锻炼,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增强,减缓脑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同时冷水浴锻炼对神经衰弱、头痛、失眠等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人的牙齿在35℃~36.5℃的温度下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35℃左右的温水是一种良性的口腔保护剂,用这样的水漱口,会使人产生一种清爽、舒服的口感。如果经常给牙齿以骤冷骤热的刺激,则可能导致牙龈出血、牙髓神经痉挛或其他牙病。
中医认为:脚离心脏最远,此处穴位多,血液少,循环慢,有“第二心脏”之称。故脚的卫生,可以说是全身性的保健。怎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好脚呢?
用热水泡脚,可使血管扩张,局部的血流速度加快,从而增加了下肢营养的供应。人体足部的穴位很多,洗脚的过程也是穴位按摩的过程。睡前用热水洗脚,既干净卫生,又解除疲劳,还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冬季坚持用热水洗脚,对冻疮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患有失眠症和足部静脉曲张的人,每晚用热水洗脚,能减轻症状,易于人睡。当然,洗脚水也不能太烫,以不超过45℃为宜。这是因为,水温过高易使双脚血管过度扩张,使人体的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以致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此外.水温过高还容易使足部皮肤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过高的水温容易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使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而导致烫伤。
泡脚还应掌握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过长时间易增加心脏负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如胸闷、头晕,应停止泡脚;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如用中药泡脚,不要使用铜盆等金属盆,以免盆质的化学成分不稳定,与中药中鞣酸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天气变冷后,人们忘不了加些保暖内衣裤,却往往忽视了颈部保暖,然而颈部保暖可以有效预防颈椎病的发生。颈椎病是指颈部退化性病变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颈椎病的发病率很高,症状比较复杂,可以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感、头晕、头痛、肢体麻木、视力模糊等。
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很多,大体上可分为两方面。一是随着年龄增长,颈部长期承受压力过大,椎间盘退化、变窄,或者突出,影响局部神经和血管的功能而出现症状。二是颈部肌肉的急慢性损伤,常导致局部力量失衡、颈椎关节出现微小移位而头晕、肢体麻木等。天气变冷以后,暴露在外的颈部肌肉的血液循环缓慢,常可导致局部发生肿胀。因此,在寒冬要注意颈部保暖。
颈部保暖除了白天在颈部围围巾外,晚上还可以用热水袋在颈部外敷,也可以用中药加防风、白皮、透骨草、丹参、红花、丁香、肉桂等煎水颈部外敷,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使损伤组织的血液供应增加,代谢物排泄加快,局部肌肉弹性功能恢复,颈椎间隙相对增大,预防颈椎移位的发生,避免颈椎病症状的出现。当然,如果颈椎病症状已经出现,就应该积极到医院专科就诊治疗,避免发生严重的继发病变。
冬天,随着气温的下降,皮肤会因汗腺、皮肤腺分泌的减少和失去较多的水分而变紧发干。因此,在冬季进行美容护肤更显重要。
4.洗脸后,涂上油脂护肤化妆品,如手足皮肤出现裂口,可以涂一些防裂油膏。
5.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适量吃些鸡、鱼、肉,以补充体内水分及营养。
冬季气候寒冷,有的人冬夜就寝后因怕冷而长时间憋尿,殊不知,憋尿对身体危害很大。
医学上称憋尿为“强制性尿液滞留”。长时间憋尿会使膀胱内的尿液越积越多,含有细菌和有毒物质的尿液未能及时排出,就容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尿痛、尿血或遗尿等疾病。严重时,尿路感染还能向上蔓延到肾脏,引起肾盂肾炎,甚至影响到肾功能。憋尿可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可使高血压病人血压增高,冠心病人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排尿次数与膀胱癌的发病率密切相关,排尿次数越少,患膀胱癌的危险性越大,因为憋尿增加了尿中致癌物质对膀胱的作用时间。最近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报告称,有憋尿习惯者今后患膀胱癌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3~5倍。
有些人喜欢大雾天的感觉,以为这时候吸人的空气很潮湿,对健康有利,所以会像行走在雨中一样来一次深呼吸。其实不然。常言道:“秋冬毒雾杀人刀”,冬季的雾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
多雾的气候条件下,咽喉炎、气管炎、结膜炎等炎症易发,雾中的一些病原体还会导致头痛,甚至会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
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比例通常比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对人体健康形成危害。起雾时气压低,污染物与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将变得不易扩散与沉降,有害物质易滞留在某处,导致某个区域聚集浓度较高,组成雾核的颗粒又很容易被人吸入,这些物质刺激人体某些敏感部位后,会引起喉炎、气管炎、结膜炎和一些过敏性疾病,中医称之为“疠疫之气”,对于老年体弱者还可能危及生命。
专家指出,人的呼吸如果加深、加速后,自然就会将更多有害的物质吸人人体内,极容易诱发或者加重各种疾病,尤其对有哮喘病史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极为不利。所以,在有大雾的天气里,应该尽量减少在户外逗留的时间。出门时最好带上薄口罩,外出回来后应该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专家还提醒:秋冬季节常有浓雾弥漫的天气,饮食要注意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如有不适,可以预防性地服用一些感冒冲剂或含片等。大雾天还容易诱发关节炎,因而要多穿衣服,注意防潮保暖。
由于白天工作繁忙,很多人喜欢晚上洗头或在早晨出门前洗头,但头发未干就睡觉或出门受冷风吹,会对健康造成很大威胁。
工作了一天后,疲劳会使身体抵御病痛的能力大大降低。晚上洗头,又不充分擦干的话,湿气会滞留于头皮,长期如此,会导致气滞血瘀,经络阻闭。如果在冬天,寒湿交加,更是身体的一大隐患。有些人经常在晚上湿着头发人睡,一段时间后,会觉得头皮局部有麻木感,并伴有隐约的头痛;有的人洗头后第二天清晨会觉得头痛发麻,容易感冒。年深月久,渐渐会觉得头顶明显麻木,伴有头昏头痛。
早晨出门前洗头更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因为头发没有擦干,头部的毛孔开放着,很容易遭受风寒,轻者也会患上感冒头痛。若经常如此,还可能导致大小关节的疼痛,甚至肌肉的麻痹。
如果您有晚上或早晨洗头的习惯,一定要注意擦干再睡或者擦干再出门。女士洗完澡后一定要注意擦干身体和头发,避免寒邪和湿气乘虚而人,以免罹患头痛、颈腰背痛,甚至引发一些妇科疾病。
冬季因使用暖气不当而患病者不少,这类患者多是长时间生活或工作在暖气环境中。因门窗紧闭,空气污浊,时间一长即会出现头晕、出汗、咽干舌燥、胸闷欲吐等症状。殊不知,一个人每分钟大约需要有0.02立方米的新鲜空气,空气不流通,氧气就会越来越少,而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则愈积愈多,人在得不到足量氧气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以上症状,如果在睡眠时还会出现梦呓和惊叫。人在暖气环境中,体表血管处于扩张状态,亦易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功能紊乱,尤其是老人、小孩和慢性咽喉炎。如在病房,空气不流通还能引发交叉感染。紧闭门窗虽能保暖,但不利于健康。应注意经常打开门窗,流通空气,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电热毯是冬季家庭理想的取暖用品。但是电热毯并非人人皆宜,有些人使用后会发生不良反应。
当人们使用电热毯时,即使绝缘电阻完全合格的产品,也会有感应电压作用于人体。这个电流虽微小,但对年老体弱者或心脏病患者、婴幼儿有潜在危险,孕妇睡电热毯也可能导致胎儿畸形。这些人冬季可用热水袋或空调来取暖,最好不用电热毯。中风病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由于他们的皮肤对冷热感觉比较迟钝,电热毯过热,容易对身体造成危害。
1.电热毯不要与人体直接接触。上面铺一层毛毯或床单。不可折叠使用,否则易烧坏电热线的绝缘面,发生火灾事故。
4.要避免在同一位置反复折叠,以防电热丝因折叠而断裂,造成火灾。如因久用而发生“不热”现象,应送厂家修理。
5.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是睡前通电加热,入睡时关掉电源,无论如何不能通宵使用。
感冒即伤风,从它的名字,会使我们想到感冒是由于感受了风寒所引起。长期以来,我们对感冒的原因就是抱着这样一种看法,但是感冒还有更主要的原因。
感冒是一种传染病。人们染上了感冒病毒,就会患感冒。病毒是一种很小的生物,不但眼睛看不见,而且比细菌还要小。那么,为什么冬天更容易患这种传染病呢?
首先,因为冬天天气冷,风也大,人们容易受到寒冷的侵袭。身体受寒以后,抵抗力减弱,病毒乘机大肆活动。
其次,感冒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染的。患病的人咳嗽或说话时,都有唾沫的小颗粒从口中喷到空气中来,这些唾液的小颗粒就含有无数的病毒,别人呼吸时,如果将这些病毒吸进去了,就会引起感冒;也可能这些病毒暂时先躲在人们的鼻子或喉咙里,只等到人们身体抵抗力减弱时,就大肆猖獗起来。冬天室外太冷,人们总喜欢在室内活动,还要把门窗关紧,以保持室内的温暖,由于人们集中在室内,通气又不好,这就为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