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中医饮食养生保健之道。中医药秋季养生行动健康宣传指引 为全面推进健康长春行动计划,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秋冬 季节养生保健的优势,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制定中医药秋冬 季养生计划如下: 一、开展秋季中医养生预防流感活动 为在社区中有
中医药秋季养生行动健康宣传指引 为全面推进健康长春行动计划,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秋冬 季节养生保健的优势,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制定中医药秋冬 季养生计划如下: 一、开展秋季中医养生预防流感活动 为在社区中有效控制流感疫情流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 治传染病“简、便、验、廉、效”的作用,结合健康长春行 动计划,组织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秋 季中医养生知识普及活动 (一)预防流感中医饮食 饮食宜清淡,少食膏粱厚味之品(易化生积热),所以 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简单、美味的小药膳,对预防流感也 有帮助。 二白汤:葱白 15 克,白萝卜 30 克,香菜 3 克。加水适 量,煮沸热饮。 姜枣苏叶饮:苏叶 3 克,生姜 3 克,大枣 3 个。生姜切 丝,大枣切开去核,与苏叶共装入茶杯内,冲入沸水 200— 300ml,加盖浸泡 5—10 分钟趁热饮用。 桑叶菊花水:桑叶 3 克,菊花 3 克,芦根 10 克。沸水 浸泡代茶频频饮服。 薄荷梨粥:薄荷 3 克,带皮鸭梨一个(削皮),大枣 6 枚(切开去核),加水适量,煎汤过滤。用小米或大米 50 克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食用,平时容易 “上火”的人可吃。 荸荠、百合、梨等具有清热生津的作用,可以适当食用。 鲜鱼腥草 30—60 克,蒜汁加醋凉拌。 鲜败酱草 30—60 克,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 鲜马齿苋 30—60 克,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 赤小豆、绿豆适量熬汤服用。 若口鼻干燥较重,可以棉签蘸香油外涂,具有润燥的功 用。 (二)预防流感中医药物配方 1.成人 (1)桑叶 10 克 白茅根 15 克 金银花 12 克 功能:清热宣肺 适应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 略干,小便黄。 煎服方法:每日 1 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 付 为宜。 (2)苏叶 10 克 佩兰 10 克 陈皮 10 克 功能:健脾化湿 适应人群:面晦无光,常有腹胀,大便偏溏 煎服法:每日 1 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 付为 宜。 (3)大青叶5克 紫草5克 生甘草5克 功能:解毒清热 适用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 略干,小便黄。 煎服方法:每日 1 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 付 为宜。 建议不同人群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连续服用 3 剂,在感 冒流行期间可再服用 3—5 剂。 在流感流行期间可广泛服用。 2.儿童 藿香 6 克 苏叶 6 克 银花 10 克 生山楂 10 克 功能:清热消滞 适应人群:儿童易夹食夹滞者。此类儿童容易“上火”, 口气酸腐,大便臭秽或干燥。 煎服方法:每日 1 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 付 为宜。 二、开展中医养生知识普及活动 秋天是收获季节,也是人们调养身心的大好时节。从中 医养生角度讲,秋季养生不仅能防治秋季常见病、多发病, 还能增强人体对秋季之后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改善体质。 为让广大群众了解中医、相信中医、使用中医,我局将组织 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大讲堂进社 区活动。 (一)秋季饮食注意 1.吃蜜不吃姜 蜂蜜有润肺养肺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护肺阴。 另一方面,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品,包括辣椒、花 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品属于热 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 对人体的危害。 除蜂蜜外,也可多进食些芝麻、杏仁等食品,既补脾胃 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秋燥带来的津液不足,常见的干咳、 咽干口燥、肌肤失去光泽、肠燥便秘等身体不适症状也能得 到缓解。 2.开胃三宝:萝卜、鸭肉、糯米粥 糯米有养阴的功效,秋季可以适当喝点糯米粥。萝卜和 鸭肉也是人们熟知的适合秋天吃的食物,有润燥的功效。女 性可多吃些百合,能达到润肺养阴的效果。 总体来说,秋季更应注意饮食中食物的多样性,特别应 多吃耐嚼、富含纤维的食物。进食时,应细嚼慢咽,既利于 食物的充分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完全吸收,又能生津润燥。 3.吃“果”不吃“瓜” 在秋季有“秋瓜不肚”的说法,因为瓜类多属阴寒性质, 多吃会伤脾胃,因此应少食。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 秋季最提倡吃的是梨。此外,老年人还可吃苹果、龙眼、葡 萄等水果。 (二)秋季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八忌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 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八忌: 1、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长期服用葡萄糖 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 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 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偏寒者畏寒喜热, 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 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 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 上加油”。 3、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 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 4、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 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对 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 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 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 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 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5、忌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 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芹菜可治疗高血压;多 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 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 的佳品。 6、忌重“进”轻“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 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 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 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 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 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7、忌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 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 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 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 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 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 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8、忌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 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 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 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 补什么”,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 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三)秋季调养身心养生重点 1.宜早睡早起。秋季天气转凉,地气清爽,人们宜早睡 早起,这样可使心境安逸安静,神气收敛,避免肺气受燥邪 的损害,保持肺的清爽功能。 2.宜秋冻。秋季日夜温差较大,早晚气温较低,健康人 不可顿添厚衣,宜稍穿薄衣,稍带寒冷,民间有“春捂秋冻” 即是此意,适当地“冻冻”,有利于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 力。 3.宜宁志。秋景凋零肃杀,易引起伤感忧郁的情绪。因 此,要注意保持心情宁静,在秋高气爽时,不妨外出旅游, 登高望远,陶冶情操,增进健康。 4.调饮食。秋季的饮食宜清润,避免老姜、生葱、生蒜、 胡椒、花椒、芥末等辛辣香燥之品及熏烤、肥腻之食,要多 吃润肺生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梨、甘蔗、柿子、 香蕉、荸荠、橄榄、百合、银耳、萝卜、鳖肉、乌骨鸡、鸭 蛋、豆浆、乳品等。其中甘蔗、梨虽可以清肺润燥,但由于 梨、甘蔗性寒,脾胃虚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食用。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秋季中医饮食养生保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