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相克”的说法不成立

  很久以前,我和爸爸去金山寺拜佛的时候。佛寺里面都会免费赠的一些食物相克和孝顺父母的字画。拿来以后我们都贴在墙上以示警告,例如相克的食物有哪些?还有12孝图和三字经。那么我们来说一下食物相克的说法成立吗?

  “食物相克”在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理论中,并不存在。虽然营养学界很多同仁就这些误区进行过纠正,我也在很多场合和文章中多次强调 这是不科学的。但是,相关言论总是时不时甚嚣尘上,还不断推陈出新、 裹挟着所谓的“科学依据”混淆视听。

  “以形补形”“食物相克”这些饮食误区,一再地误导人们,流传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很多人家的厨房、餐桌旁甚至某些公共就餐场所, 也挂着“相克食物”的图谱。

  “食物相克”总会千方百计为自己找存在的依据,营养拮抗作用被利用得很彻底,不懂这方面知识的人很容易会被这个理由说服。营养拮抗作用指某一营养元素(或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营养元素(或离子) 的吸收。

  “豆浆不能与鸡蛋一起吃”是人们很熟悉的一个食物相克的例子,从“营养拮抗作用”的角度说,豆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能够抑制鸡蛋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大大降低营养价值。

  然而事实是,胰蛋白酶抑制物会随着豆浆的加热而失活,不再具有抑制消化蛋白质的能力,只要人们喝的豆浆是煮熟的,这个搭配没有任何问题。

  人们每天要吃那么多食物,摄入各种各样的营养成分,如果担心营养拮抗作用的不良后果,那很多东西都不能好好吃了。

  就算偶尔发生营养拮抗,其作用也是微弱的,因为食物中、不同食物之间,营养元素的含量和比例不一定合适发生拮抗反应的比例。即使因为拮抗反应损失一点营养,也远远不及我们吃各种食物所补充进去的营养。

  营养拮抗作用,也许很多人没听说过,但是化学反应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从这个角度来说,“食物相克”就是两种食物中含有的化学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或毒素。

  “海鲜 + 橙汁 = 砒霜”“虾和水果相克”就是这个意思,水果中的维生素C和海鲜中的五价砷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三氧化二砷,即砒霜, 所以两种食物会引起中毒。

  而实际情况是,砒霜的中毒剂量是50毫克,根据转化系数计算,即使虾里面砷含量达到最高限量(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对海产品中砷含量有限制),并且有足够的维生素C与之发生充分的反应

  一个人至少也需要吃40千克的虾,才能够达到中毒剂量,产生毒害作用;要吃进“足够的维生素 C”也是不可能,大概要一次吃掉50个中等大小的苹果,或者30个梨,或者10个橙子。

  国外并没有“食物相克”的说法,也不存在这类的研究。我国一些营养学家曾对所谓“相克”的食物进行过多项研究,均表明此说法不成立。

  研究者对“大葱+蜂蜜、红薯+香蕉、绿豆+狗肉、海带+猪血、柿子+螃蟹”等十几组“相克”食物,进行过小鼠、猴子、狗的喂食研究,其中也包括人体食用反应研究,均没有观察到任何异常反应。

  连续观察一周当下流行的“相克”食物组合的食用后反应,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表现。

  既然没有“食物相克”一说,营养拮抗作用和化学反应也都很微弱,那么人们进食某些食物之后的不适感怎么解释呢?媒体时不时曝出的食物致病致死的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老祖宗的经验又从何而来?

  其实,很多“相克”的食物组合,只是因为某种食物食用不当和身体对食物过敏造成的,而人们把这种个案渐渐上升到了普遍规律的层面,进而产生了大量错误的“食物相克”的认知。

  如果食物没有清洗干净、烹调时加热不彻底都会使人体摄入病菌或因刺激而产生腹痛、腹泻等问题。而且有些食物,比如发芽变绿的土豆,本身就含有有毒物质,不宜再食用。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是含有蛋白质的食物,都有可能造成过敏。对于亚洲人而言,科学研究发现,鸡蛋、乳制品、腰豆、香蕉和芝麻这5种食物,很容易引起过敏。

  有些人喝牛奶会腹泻,也是一种食物过敏,是因为人体对牛奶中的乳糖“过敏”,发生乳糖不 耐受反应。尽量多样化膳食,不必担心“食物相克” 。

  别再盲目相信所谓的“食物相克”而影响了对食物的选择,只要是安全卫生的食物,大可以安心地食用,而且要尽量多样化。

  我们看了这篇文章以后,知道了食物相克的说法是不成立的。虽然说不成立,但是这几种菜也不能经常搭配在一起,因为它不利于营养的吸收,但至于有毒还是没那么严重的。例如我们经常说的菠菜和豆腐。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食物相克”的说法不成立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