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群亚健康状态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2

  解决措施:创造健康、舒适的养猪生产环境条件,注重饲养过程的猪只福利,改善猪只的饲养方式和生存环境,以提高猪只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疫病的发生,已成为养猪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量的研究表明,猪场随着使用周期的延长,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污染越来越严重,舍内NH3、H2S浓度过高,致使猪只时刻受到威胁,抵抗力下降,呈现出亚健康状态,成为潜在疾病发生的条件。伍清林等[1]研究认为猪舍内环境空气中细菌总数春季秋季冬季夏季,且猪舍内细菌总数高于舍外,猪舍内(除生长育肥舍外)在春、秋、冬季,均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李楠等[2]、李基棕等[3]通过对猪场空气、粪便、污水、土壤等样本分析发现,革兰氏阳性菌数量较多,占细菌总数的76.7%,以科氏葡萄球菌、马胃葡萄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以及芽孢杆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占23.3%,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此外,还有沙门氏菌,且4种病原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耐药性严重。春、秋季节是最佳产仔时期,哺乳仔猪舍、保育舍仔猪饲养数量多,经常发生有黄痢、白痢、球虫及病毒性腹泻等疾病也就不足为奇了。

  解决措施:规模化养猪场要保持良好的环境,要保证动物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以“环境保健防病”的理念,必须把改善猪舍内的空气质量作为重点,把环境管理提升为健康管理的第一要素。

  从表1、2可以看出,猪4种主要免疫抑制病在猪群中感染严重,虽然我国各个地区的猪场大都采取疫苗免疫接种,但是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猪只、不同饲养方式、不同疫苗等,其免疫效果不同,充分说明免疫抑制病控制的难度,正是由于免疫抑制病的存在及防控效果不佳,才致使猪群免疫力下降,产生亚健康状态,猪病频发,控制难度加大。

  解决措施:对于猪群免疫抑制病应采取免疫接种、饲养管理、药物防治、生物安全及净化等综合措施,同时,要对此类疾病免疫接种后产生的抗体定期检测,才能有效地减少此类疾病对养猪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霉菌毒素是饲料在发霉过程中真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危害养猪业的主要有烟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

  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等。急性中毒造成猪死亡,慢性中毒引起猪免疫力下降、皮毛无光泽、饲料报酬率下降、母猪流产、公猪精液质量低下等,严重影响养猪的生产效益。目前,猪饲料霉菌毒素污染严重,据王金勇等[4]检测表明,2013年猪饲料中主要霉菌毒素仍然为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烟曲霉毒,检出率分别为94%、57%、41%,此外,还有黄曲霉毒素占7%,赭曲霉毒素占4%。霉菌毒素主要侵害健康猪体免疫系统及生殖系统,对各种免疫应答反应产生负面影响,如炎症反应、抑制抗体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干扰免疫等。可以破坏肠道免疫功能,诱导肠道细胞凋亡,使免疫器官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移动能力下降,影响巨噬细胞的功能,抑制补体的产生和T 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及其他淋巴因子,抑制T、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导致IgA、IgM、IgG免疫球蛋白衰退,这也是机体呈现亚健康状态和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解决措施:防止饲料及饲料原料在运输、储藏等环节发霉,禁止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有计划地科学选择和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

  目前,猪场滥用药物现象比较普遍,突出表现在推崇“药物保健方案”、疫苗高密度接种或超倍量使用、发病后长时间和大剂量的应用药物、不规范使用药物等。由于药物代谢主要通过肝肾来实现,因此,药物滥用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肝肾功能的下降。当肝肾功能下降时,就会出现消化机能、代谢机能、解毒功能、排泄功能、生殖机能等下降,同时药物滥用既造成中毒,如生产中替米考星、氟苯尼考、磺胺类等药物中毒屡见不鲜;又可抑制抗体的产生,如氟苯尼考小剂量时对机体没有免疫抑制作用,随着氟苯尼考用量的加大,对机体的免疫抑制作用会越来越明显。此外,过度免疫也会导致各种病变,如果机体产生过多的蛋白水解酶和活性氧自由基,会对机体产生非特异性损害而产生自身抗体,则会对特定的自身细胞产生损害。

  解决措施: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药物,根据养猪场具体情况和猪只病情,正确、科学选择和使用药物,尤其是抗菌素,推崇中药制剂、微生态制剂和转移因子作为今后猪场预防疾病的重要方法。同时,要根据猪场抗体检测情况,因地制宜制订免疫程序,既不可使猪只免疫低下,也不可以免疫过度。

  要想使猪群从亚健康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必须要给猪只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从生物安全、免疫接种、药物防治、动物福利、饲养管理、减少应激等方面着手,重点做好饲养管理和免疫接种,并根据猪场实际情况综合选择不同的措施来控制猪群亚健康才是关键。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猪群亚健康状态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2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