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新闻网讯(记者潘旭婷通讯员薛瑜) “医生,这几天我皮肤无缘无故就开始痒,到了晚上更是越抓越痒。”最近一段时间,县中医医院副主任中医师郑伟华的门诊室里,这样的病人陆续增多。“其实,皮肤瘙痒、干咳等都是秋燥的表现。”
入秋后,气候逐渐转凉,秋高气爽,空气干燥,传统中医学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秋燥可导致皮肤干燥皴裂、毛发脱落、唇干舌燥等。“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适时,应注重一个‘和’字。”郑伟华说,过了“秋分”之后,由于雨水逐渐减少,空气中的湿度小,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气候。秋季又是肺经当令之时,如果疏忽保健,易被秋燥损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症状。因此,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泥鳅、鲥鱼、白鸭肉、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白木耳、广柑、白果、梨、红枣、莲子、甘蔗等清补柔润之品,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对中老年胃弱的人,早餐宜食粥,有利于和中益胃生津。
眼下气温日趋下降,特别是早晚温差逐渐增大,不少人认为此时应该“秋冻”以增强体质。“其实应该顺应秋天的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做到‘秋冻’有节,与气候变化相和谐,方为明智之举。”郑伟华说,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应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如果到了深秋时节,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阴雨霏霏,仍是薄衣单裤,极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感冒等病,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天气变化,防寒保暖,一旦受凉感冒,极易导致旧病复发。寒冷刺激可致体表血管弹性降低,周围阻力增加,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引起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易发生脑血管破裂出血。寒冷刺激还能使血液纤维蛋白浓度上升,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血栓形成,危及生命和健康。?
“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会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容易产生抑郁情绪。”郑伟华说,中老年人要保持内心宁静,平时有空可结伴去野外乡间,登高远眺,饱览大自然秋花烂漫、红叶胜火等场景,减轻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郑伟华建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开展运动锻炼,如老年人可散步、慢跑、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健身操、八段锦、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洗冷水浴、游泳等。需注意的是,喜爱耐寒锻炼的人,要从秋天开始,与天气变化相应相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增强肌体对多变气候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中医专家:秋季养生应注重“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