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南怀瑾一手创建并度过一生中最后六年时光的地方,9月29日,95岁的他在此安详辞世。半个多月过去,在秋日阳光的掩映下,大学堂内一座座青瓦白墙的古典式建筑显得肃穆、萧瑟。七号楼一楼,南怀瑾和弟子们曾经用来修行打坐的地方,现在是南老的灵堂。白衫银眉,手持香烟,一张他的慈目相片挂在大厅正中。祭台的正中,是一座名为“行走中的禅”的佛像,六根蜡烛长明,周围放满了一束束鲜花。
这天下午,七都镇党委书记查旭东来到这里,商议的是太湖大学堂日后注册等事宜。设在大学堂内的“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还在如常教学,六年级的孩子们一招一式像模像样,正进行武术课程。第二天,南怀瑾追思会举行。南怀瑾生前不乏争议。他被一些人尊为当代大儒、国学大师、禅宗大师,却被另一些人视作高级策士、“学术上经不起推敲”。这些争议,并未远去。
如今,谁来接管太湖大学堂,法定代表人能否变更?设在太湖大学堂里的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今后的招生、教育方略,是否会有所改变?
大学堂内,绿荫环绕,草地上,一群散养白鹅正满地找食。这里由七八幢高低错落、古典风格的建筑组成,其中有回廊、庭院,内部陈设像学堂、也像佛堂。遇见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举手投足都彬彬有礼,说话柔声细语。据说,太湖大学堂在筹建过程中,从选址、踏勘,直到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南怀瑾都亲自过问,倾注了大量心血。
“南怀瑾和七都这个滨湖小镇的缘分很深。”当地政府官员介绍,1998年南怀瑾第一次来,便说“将来,到这里来骑着小驴子读书修行,一定非常好玩”。2000年,时年83岁的南怀瑾先生,拍板买下当地300亩滩涂。2006年,太湖大学堂建成,7月1日至7日,89岁的南怀瑾在大学堂首次开讲,内容是禅修与生命科学,他纵古论今的学术视野和拉家常式的平易风格,吸引了各方人士。
在南怀瑾生命中最后六年光阴里,除了少量的外出授课,他基本都在七都镇太湖边的大学堂度过,在这里50次公开授课,受教者无数。而每天晚上,他都会抽出一个多小时为身边的弟子授课;一年365天,读书修行育人,从无懈怠。
在南老灵堂里供人跪拜的垫子上,查旭东久久没有离去。他实在没想到,南老这么快就去了:“有一次,南老的一位弟子说‘祝先生长命百岁’,老人家还打趣说:‘我只能活一百岁吗?’我们也觉得,以他的修为和身体情况,肯定可以再活好些年。”可仔细一想,又似乎是有征兆的……
查旭东与南怀瑾相识多年,一年中总有几次对坐相谈,坦言这位“慈祥幽默的老者给自己最大的受益便是:以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业”。可而今,南怀瑾故去后,太湖大学堂“群龙无首”,这份事业又该怎样传承和发扬光大?作为地方官员,对于太湖大学堂的未来,他不得不深深思索。
目前,七都镇已经向吴江市政府提出申请,将太湖大学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成一个弘扬国学文化的基地。同时,七都镇正在规划建设“老太庙文化广场”,对此,南怀瑾曾鼎力支持,他不仅捐出18亩土地指标作为文化广场核心区建设用地,还发动太湖大学堂同仁共襄盛举,为广场建设捐资350万元,其中100万元是自己的稿费。查旭东说,今后这里还将建一座包括舍利塔在内的南怀瑾纪念场馆。在文化广场外围,将规划和开发国学养生产业,借助先生的国学文化,推动全镇产业的转型。
南怀瑾还留下了30万册珍贵藏书,内容涵盖儒、释、道、医学、军事等各领域,其中不乏一些孤本、善本,南怀瑾的学生已针对这些书籍进行整理造册、上架保存。查旭东说,现在普通读者难以看到这些藏书,但今后有望将部分藏书转成电子版本与世人接触,“由于工作量巨大,现阶段仍以保护为主”。
然而,占地200亩、邻太湖而建的太湖大学堂,其性质可以说是一处“私人会所”。堂主南怀瑾在此成立太湖大学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由他本人担任独立法定代表人。如今,谁来接管太湖大学堂,法定代表人能否变更?面对每天络绎不绝想来祭拜的“粉丝”,太湖大学堂是否会定期敞开大门?设在太湖大学堂里的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今后的招生、教育方略,是否会有所改变?
罗霄山候鸟杀戮董洁否认有新欢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陕西楼市新政美大选最后一辩新闻联播兄弟寻母王濛解禁夺冠副乡长非诚勿扰全灭灯山东6.7亿种红高粱韩国传单战月薪9000不惶恐南京千万元狗墓光明鲜奶蓝色颗粒林丹中校美国航母现身南海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南怀瑾曾多次评价自己一生:一无长处、一无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