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天灸疗法

  天灸疗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以芥子泥敷中巅发泡治蚖咬伤,及后唐代《千金方》、宋代《太平圣惠方》、明代《本草纲目》等均有大量记载,并一直流传发展至今。

  天灸疗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以芥子泥敷中巅发泡治蚖咬伤,及后唐代《千金方》、宋代《太平圣惠方》、明代《本草纲目》等均有大量记载,并一直流传发展至今。天灸又称为冷灸和自然灸(非火热灸法),当中体现了中医“治未病”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亦符合《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原则。

  天灸是采用刺激性的中药敷贴于特定穴位表面,如白芥子、延胡索、制甘遂、细辛、生麻黄、制附子、肉桂、吴茱萸、丁香等,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红赤充血,甚至发泡。这能透过激发经络、调整阴阳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防治疾病。

  传统的天灸多在三伏天进行。“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实际日子按照属中国传统的干支纪时法来推算,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同时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进行天灸最容易让药物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经由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故能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主要能够温煦体内阳气,驱散内伏的寒邪,调整人体之阴阳,达至“春夏养阳”和“冬病夏治”。到了季节交换时,就能避免外感疾病的侵犯,如此也减少了慢性病、过敏性疾病的发作,达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香港临床较多以选用背部穴位为主,包括大椎、肺俞、厥阴俞、脾俞、胃俞、肝俞、肾俞、次髎等。医师会透过望、闻、问、切四诊分析病人身体状况从而选取适当穴位进行敷贴,辩证论治,因人制宜。

  天灸的临床适应范围广泛,阳虚体质和风寒湿痹证(或伴麻痹疼痛)的病人比较适合。一般而言,怕冷、体质虚弱、精神欠佳、痰稀白、易受风寒侵袭、常腹部冷痛腹泻和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较适合。但是,在进行天灸之前,必须由注册中医师先作诊断,辨体质分虚实,再给予相应的药物及贴敷治疗。

  天灸安全可靠、简便易行,且疗效佳,适合小童及成人进行。惟哮喘急性发作期、发烧、咽喉发炎、壹岁以下幼儿、孕妇、肺结核、严重心肺功能不足、糖尿病患者、葡萄糖六磷酸盐脱氢酶缺乏症患者(G6PD 缺乏症)、恶性肿瘤患者、皮肤容易过敏及对中西外用药过敏者均不宜进行。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冬病夏治:天灸疗法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