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1、及时增减衣服。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不宜赤膊露体,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2、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流质,以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阴润,但喝流质的饮食,尤其是饮料和水等液体饮料时,饮用方法颇多讲究、以少量频饮为最佳。
3、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另外,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4、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5、重视精神调养。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
夏季炎热,秋季凉爽,进入秋季,气温会逐渐下降,皮脂和汗水的分泌都会急速减少,但由于空气太过干燥,使得皮肤的水分快速蒸发,从而使皮肤表面缺少水分,更易产生细纹。尤其是娇嫩的眼部肌肤,更需要特殊呵护。在秋季易诱发的皮肤病当中,就数银屑病最容易加重或复发。
此外,秋季还应重视对肌肤的保养,多补水,这样才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水分补给和恢复正常的新陈代谢,有效预防皮肤病。
秋季是急性肠胃炎发病率较高的季节。秋季水果蔬菜大量上市,一些人又有秋季进补的习惯,饮食比较杂乱,如螃蟹、鱼、虾、苹果、梨、红枣、柿子等,极其容易引发肠胃病。特别是老年人生理退化,肠胃的运动、吸收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急性肠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秋季肠胃病多是由于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所引起的,加上天气炎热,细菌病毒容易繁殖,所以需要格外注意卫生。平时要注意勤洗手,外出就餐时要选择干净、卫生的饭店,食用的瓜果要洗净,剩饭剩菜的存放时间也不宜过久,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最好加热以后再吃等等。
专家提醒:若发现肠胃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就诊,否则会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穿孔等危险情况。
秋季昼热夜凉,气温变化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人们若不注意养生保健,身体就容易患病,使旧病复发。对于抵抗力弱的孩子特别是患有哮喘病的孩子来说,提前做好健康的防备工作尤为重要房间注意通风、干燥,注意居室卫生清洁,避免铺设地毯,避免灰尘飞扬;另外,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因着凉而患感冒等。
初秋时节,天气依然炎热,清凉的空调、冷食、冷饮、啤酒仍然备受大家青睐。然而天气是善变的,特别在干燥的秋季,更加要时刻注意天气的变化,及时添衣保暖,预防流感等,为了让自己过一个更加健康快乐的秋季,赶快做好你的秋季养生预防措施吧!
展开全部中医认为,“秋气通于肺”,“肺乃气之海”,“气乃人之根”。这一理论提示人们,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顺应时令的变迁,注意保养肺气,避免发生呼吸系统疾患。
起居顺时:秋季气温由热转凉,且昼热晚凉,应做到祖国医学所说“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以避晚凉,早起以从清爽,吸纳新鲜空气。要敞门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还应适度“秋冻”,不要急于多添衣服,注重耐寒锻炼,以增强肌体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
饮食润燥:秋季气候的特点是干燥,燥是秋令主气。中医认为肺是娇脏,喜润恶燥,然而燥邪最易犯肺,伤津耗液,使人发生鼻干咽燥、声哑干咳、大便干结等所谓的“秋燥症”。因此,为防燥邪为患,秋季宜多吃生津增液的食物,如芝麻、梨、藕、香蕉、苹果、银耳、百合、柿子、橄榄以及鸭肉、猪肺、龟、鳖、蜂蜜、蔬菜等以润燥养肺,凡辛热麻辣、煎烤熏炸等食物,宜少吃或不吃。
摩鼻健身:中医理论认为“肺开窍于鼻”。不少人鼻黏膜对冷空气过敏,秋风一吹,便不断伤风感冒,打喷嚏,流清涕、咽痛、咳嗽。这类患者应从初秋起就开始做预防工作,每天坚持用冷水洗脸、洗鼻,然后按摩鼻部,做法是将两拇指外侧相互搓热,沿鼻两侧(重点是鼻孔两旁的“迎香”穴)上下按摩30次,每天1至2遍,以增强耐寒能力。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秋季中年人如何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