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家幼儿园的分类加餐菜单被上传到网络上,这份菜谱针对孩子的体质准备不同的加餐,其中肥胖儿以蔬菜、杂粮为主,而体弱偏瘦儿童则以蛋、奶等为主。随后,这份菜谱引起社会热议:这样的配餐是否合理?家长对此是否认同?
记者11月14日走访获悉,这家幼儿园位于上海嘉定区,目前在读人数130余人,均为小班学生。园长王亚琴表示,配备不同的加餐是出于健康管理的需求,其中对于肥胖儿和体弱儿的区分都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来执行,开园前老师进行过入户家访、调查问卷等,针对这一理念征询过家长意见,家长均表示赞同。
此外,该校也会给生病的小朋友做“病号饭”,去除鸡蛋、菌菇、海鲜等食品。菜谱经过营养师推荐,同时每天下午都会做营养分析,确保小朋友的饮食健康。
经澎湃新闻了解,类似的做法并不是个案,上海不止这一家幼儿园根据幼儿体质来制定不同的加餐食谱。对此,营养学专家表示肯定,认为校方的出发点是好的,确实有必要根据幼儿的体重不同,适当选择食物摄入。采访中,多数家长认同这样的健康管理理念,但也有一些家长担心分类用餐的做法会给孩子心理带来不良影响。
据记者了解,这家推出加餐分类的幼儿园是位于上海市嘉定区浩翔路上的浩翔幼儿园,2016年10月10日新开园。该园园长王亚琴向记者透露,她有过12年的幼儿园管理经验,自2008年开始进入卫生系统,做过学校健康管理工作,一直关注3-6岁儿童的健康问题。
她认同对不同体质的孩子进行不同的配餐,而加餐分类菜谱就是在她提出的“‘医家园’幼儿健康养成模式”这一课题的背景下获得启发。她自称,由她撰写的《幼儿园医教结合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曾得过教育论文一等奖,其中就提出按照幼儿体质提供有针对性、科学性的干预方式,而加餐分类菜谱就是其理念的实际应用。
记者注意到,肥胖儿从11月14-18日的加餐菜谱为水煮大白菜、青菜、水煮娃娃菜、水煮生菜、蒸南瓜,而体弱儿加餐则为鸡蛋、牛奶、沙司肉圆、饼干等,此外在午餐中还对病号菜予以规定,要求去鸡蛋、菌菇、海鲜等易致敏食物。
王亚琴介绍,这一菜谱是根据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拟定的,肥胖儿尽管加餐多蔬菜,但在早点中仍然有牛奶、饼干等食物,水果、点心也与体弱儿一样,不用担心营养摄入不足,而体弱儿在午餐主食中也包含了各类蔬菜,也不用担心造成肠胃负担。
王亚琴表示,在幼儿园开园前,学校老师曾入户走访学生家庭,发放详细的调查问卷,问卷中就涵盖对这一块饮食健康管理,家长并未提出异议,不少家长赞同这样的健康管理理念,“在园内,我们也会有生活老师指导幼儿如何正确饮食。对肥胖儿一般先要求喝汤,增加饱腹感,饭后再要求喝半碗汤,而对体弱儿要求一口汤一口饭,细嚼慢咽促进吸收,这样的喂养方式,可以让两种体质的孩子都可以得到营养均衡。”
如何区分肥胖儿和体弱儿?王亚琴表示,这都根据国家相关体重和身高标准来定义,营养师也会在每天下午对配餐做营养分析,月底还会做一次营养均衡配比,根据节气来调整饮食。
图片说明:这份菜单的加餐针对肥胖儿和体弱儿配送不同食物,其中肥胖儿多以蔬菜、杂粮为主,而体弱儿则以蛋、奶等为主。
记者从上海其他区县了解到,事实上,上海不止一家幼儿园给肥胖儿和营养不良孩子制定不同的加餐食谱。
上海普陀区某幼儿园中班学生的家长范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学校的食谱每天都有变化,针对肥胖儿和营养不良的幼儿有特殊的加餐。从范女士提供的菜单上记者看到,该校每日午餐后的加餐,也是针对肥胖儿和营养不良的孩子进行了区分,肥胖儿一周的加餐菜谱为冬瓜、芹菜、黄瓜、卷心菜和青菜,后者为饼干、鸭肫、红枣、肉枣和鱼香肉丝。
范女士称,她十分支持幼儿园分别给胖瘦儿加餐的做法,这样能够保证孩子的营养均衡,“如果能选,我给我家小朋友加餐吃红枣或坚果,我家属于瘦的。”
此外,澎湃新闻记者还采访了多名幼儿家长,家长李女士也赞同加餐分类菜谱:“加餐毕竟不是主食,对于我家偏胖的宝宝来说,多吃蔬菜有好处。”另一名家长陈先生说:“在目前城市的生活环境下,孩子不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我们只担心营养太好,肥胖会带来很多健康问题。”
但也有一些家长表示担心,“孩子正在长身体,如果加餐只吃蔬菜,会不会营养不够?”该幼儿园大班一位家长认为,儿子长身体阶段属于关键时期,“胖了多运动就好,只怕营养不够影响子发育。”
家长张女士的孩子从幼儿园毕业不久,她认为给孩子加餐是有必要的,但胖瘦儿分别用餐恐怕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张女士说,幼儿园的孩子很敏感,很怕自己和别人不同,被当作另类。过胖或过瘦的孩子在生活中经常会被否定,其实他们已经很反感了。如果幼儿园再分别用餐,无疑是又一次提醒他们身上一些所谓的“不足”。
对于家长可能出现的各种担忧,园长王亚琴透露,营养专家的配餐都有依据,正确的营养搭配理念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健康,时间长了还可以灌输给孩子健康饮食管理的理念,“我们在课程中经常会给孩子讲如何健康饮食,一些孩子还会把健康理念讲给家里人听,如建议家长不要吸烟,不要吃不健康的食物等。”
而对幼儿园制定胖瘦儿童分类加餐食谱这一做法,营养学专家也表示肯定,认为校方的出发点是好的,胖瘦儿是有必要根据体重的不同,来适当选择食物的摄入。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会员谷传玲表示,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肥胖,有统一的标准,针对1岁以上孩子:标准体重(千克)=年龄(岁)×2+8;计算标准体重(千克)的一般公式=身高(厘米)-105;具体而言,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19%为超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可称为肥胖。
“多数胖儿食欲亢进,不择食,进食快,爱甜食,喜零食,每日摄入体内的热能超过了消耗,就转化为脂肪积聚在体内。加上现在的食物很丰富,快餐、酒宴、零食应有尽有。只要孩子喜欢吃,家长都尽量满足,这样一来就使孩子的营养超负荷;再加上孩子的体育锻炼机会不多,这些都为肥胖提供了条件。”
谷传玲建议,家长应该给幼儿园小朋友和学龄儿童在三餐之外加两餐,一般上午加餐一次,下午加餐一次。因为孩子的胃容量小,又活泼好动,容易饿,最好的办法就是少食多餐。由于午餐和晚餐时间相隔时间更长,所以下午加餐更为重要。燕麦片、全麦面包、无糖酸奶、水果和坚果,其中任意一种都可以作为幼儿加餐,这些食物在给孩子补充适当能量和营养的同时,又不增加额外能量,甚至影响孩子正餐。
对于幼儿园实行分别加餐的举措,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刘晔萍副教授表示,此举本意不错,对于幼儿而言,因人而异选择最佳摄取食物是很有必要的,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老师和家长需要正确地对孩子进行引导。上述专家认为,引导过程中不应该和孩子强调因为你过“胖”或过“瘦”,所以让你这样吃,而应该告诉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身体变得更好,我们都要把身体练得更加棒。”
心理专家表示,实行分别加餐的举措之前,学校和家长应该做好相应的沟通工作,立场达成一致:此举是为了让孩子的身体更好,让家长自主选择加餐类型。不应该和孩子强调“胖”和“瘦”。如果一个孩子长期被贴上“肥胖”或者“瘦弱”的标签,他会认为自己受到了歧视,对其心理会造成一定影响。
近日,上海一家幼儿园的分类加餐菜单被上传到网络上,这份菜谱针对孩子的体质准备不同的加餐,其中肥胖儿以蔬菜、杂粮为主,而体弱偏瘦儿童则以蛋、奶等为主。随后,这份菜谱引起社会热议:这样的配餐是否合理?家长对此是否认同?
记者11月14日走访获悉,这家幼儿园位于上海嘉定区,目前在读人数130余人,均为小班学生。园长王亚琴表示,配备不同的加餐是出于健康管理的需求,其中对于肥胖儿和体弱儿的区分都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来执行,开园前老师进行过入户家访、调查问卷等,针对这一理念征询过家长意见,家长均表示赞同。
此外,该校也会给生病的小朋友做“病号饭”,去除鸡蛋、菌菇、海鲜等食品。菜谱经过营养师推荐,同时每天下午都会做营养分析,确保小朋友的饮食健康。
经澎湃新闻了解,类似的做法并不是个案,上海不止这一家幼儿园根据幼儿体质来制定不同的加餐食谱。对此,营养学专家表示肯定,认为校方的出发点是好的,确实有必要根据幼儿的体重不同,适当选择食物摄入。采访中,多数家长认同这样的健康管理理念,但也有一些家长担心分类用餐的做法会给孩子心理带来不良影响。
据记者了解,这家推出加餐分类的幼儿园是位于上海市嘉定区浩翔路上的浩翔幼儿园,2016年10月10日新开园。该园园长王亚琴向记者透露,她有过12年的幼儿园管理经验,自2008年开始进入卫生系统,做过学校健康管理工作,一直关注3-6岁儿童的健康问题。
她认同对不同体质的孩子进行不同的配餐,而加餐分类菜谱就是在她提出的“‘医家园’幼儿健康养成模式”这一课题的背景下获得启发。她自称,由她撰写的《幼儿园医教结合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曾得过教育论文一等奖,其中就提出按照幼儿体质提供有针对性、科学性的干预方式,而加餐分类菜谱就是其理念的实际应用。
记者注意到,肥胖儿从11月14-18日的加餐菜谱为水煮大白菜、青菜、水煮娃娃菜、水煮生菜、蒸南瓜,而体弱儿加餐则为鸡蛋、牛奶、沙司肉圆、饼干等,此外在午餐中还对病号菜予以规定,要求去鸡蛋、菌菇、海鲜等易致敏食物。
王亚琴介绍,这一菜谱是根据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拟定的,肥胖儿尽管加餐多蔬菜,但在早点中仍然有牛奶、饼干等食物,水果、点心也与体弱儿一样,不用担心营养摄入不足,而体弱儿在午餐主食中也包含了各类蔬菜,也不用担心造成肠胃负担。
王亚琴表示,在幼儿园开园前,学校老师曾入户走访学生家庭,发放详细的调查问卷,问卷中就涵盖对这一块饮食健康管理,家长并未提出异议,不少家长赞同这样的健康管理理念,“在园内,我们也会有生活老师指导幼儿如何正确饮食。对肥胖儿一般先要求喝汤,增加饱腹感,饭后再要求喝半碗汤,而对体弱儿要求一口汤一口饭,细嚼慢咽促进吸收,这样的喂养方式,可以让两种体质的孩子都可以得到营养均衡。”
如何区分肥胖儿和体弱儿?王亚琴表示,这都根据国家相关体重和身高标准来定义,营养师也会在每天下午对配餐做营养分析,月底还会做一次营养均衡配比,根据节气来调整饮食。
图片说明:这份菜单的加餐针对肥胖儿和体弱儿配送不同食物,其中肥胖儿多以蔬菜、杂粮为主,而体弱儿则以蛋、奶等为主。
记者从上海其他区县了解到,事实上,上海不止一家幼儿园给肥胖儿和营养不良孩子制定不同的加餐食谱。
上海普陀区某幼儿园中班学生的家长范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学校的食谱每天都有变化,针对肥胖儿和营养不良的幼儿有特殊的加餐。从范女士提供的菜单上记者看到,该校每日午餐后的加餐,也是针对肥胖儿和营养不良的孩子进行了区分,肥胖儿一周的加餐菜谱为冬瓜、芹菜、黄瓜、卷心菜和青菜,后者为饼干、鸭肫、红枣、肉枣和鱼香肉丝。
范女士称,她十分支持幼儿园分别给胖瘦儿加餐的做法,这样能够保证孩子的营养均衡,“如果能选,我给我家小朋友加餐吃红枣或坚果,我家属于瘦的。”
此外,澎湃新闻记者还采访了多名幼儿家长,家长李女士也赞同加餐分类菜谱:“加餐毕竟不是主食,对于我家偏胖的宝宝来说,多吃蔬菜有好处。”另一名家长陈先生说:“在目前城市的生活环境下,孩子不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我们只担心营养太好,肥胖会带来很多健康问题。”
但也有一些家长表示担心,“孩子正在长身体,如果加餐只吃蔬菜,会不会营养不够?”该幼儿园大班一位家长认为,儿子长身体阶段属于关键时期,“胖了多运动就好,只怕营养不够影响子发育。”
家长张女士的孩子从幼儿园毕业不久,她认为给孩子加餐是有必要的,但胖瘦儿分别用餐恐怕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张女士说,幼儿园的孩子很敏感,很怕自己和别人不同,被当作另类。过胖或过瘦的孩子在生活中经常会被否定,其实他们已经很反感了。如果幼儿园再分别用餐,无疑是又一次提醒他们身上一些所谓的“不足”。
对于家长可能出现的各种担忧,园长王亚琴透露,营养专家的配餐都有依据,正确的营养搭配理念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健康,时间长了还可以灌输给孩子健康饮食管理的理念,“我们在课程中经常会给孩子讲如何健康饮食,一些孩子还会把健康理念讲给家里人听,如建议家长不要吸烟,不要吃不健康的食物等。”
而对幼儿园制定胖瘦儿童分类加餐食谱这一做法,营养学专家也表示肯定,认为校方的出发点是好的,胖瘦儿是有必要根据体重的不同,来适当选择食物的摄入。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会员谷传玲表示,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肥胖,有统一的标准,针对1岁以上孩子:标准体重(千克)=年龄(岁)×2+8;计算标准体重(千克)的一般公式=身高(厘米)-105;具体而言,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19%为超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可称为肥胖。
“多数胖儿食欲亢进,不择食,进食快,爱甜食,喜零食,每日摄入体内的热能超过了消耗,就转化为脂肪积聚在体内。加上现在的食物很丰富,快餐、酒宴、零食应有尽有。只要孩子喜欢吃,家长都尽量满足,这样一来就使孩子的营养超负荷;再加上孩子的体育锻炼机会不多,这些都为肥胖提供了条件。”
谷传玲建议,家长应该给幼儿园小朋友和学龄儿童在三餐之外加两餐,一般上午加餐一次,下午加餐一次。因为孩子的胃容量小,又活泼好动,容易饿,最好的办法就是少食多餐。由于午餐和晚餐时间相隔时间更长,所以下午加餐更为重要。燕麦片、全麦面包、无糖酸奶、水果和坚果,其中任意一种都可以作为幼儿加餐,这些食物在给孩子补充适当能量和营养的同时,又不增加额外能量,甚至影响孩子正餐。
对于幼儿园实行分别加餐的举措,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刘晔萍副教授表示,此举本意不错,对于幼儿而言,因人而异选择最佳摄取食物是很有必要的,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老师和家长需要正确地对孩子进行引导。上述专家认为,引导过程中不应该和孩子强调因为你过“胖”或过“瘦”,所以让你这样吃,而应该告诉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身体变得更好,我们都要把身体练得更加棒。”
心理专家表示,实行分别加餐的举措之前,学校和家长应该做好相应的沟通工作,立场达成一致:此举是为了让孩子的身体更好,让家长自主选择加餐类型。不应该和孩子强调“胖”和“瘦”。如果一个孩子长期被贴上“肥胖”或者“瘦弱”的标签,他会认为自己受到了歧视,对其心理会造成一定影响。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沪一幼儿园根据孩子体质分类加餐 胖娃吃青菜瘦娃吃蛋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