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9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3.6%的受访家长感到身边肥胖的孩子非常多,户外运动时间少被指为“罪魁祸首”。69.3%的受访家长希望学校能够督促学生课间多进行体育锻炼,64.6%的受访家长建议学校重视体育课,多进行体育运动。(11月4日《中国青年报》)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里写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肥胖,对国家来说,绝对不是好事。调查显示,超半数家长感到胖孩子多,社会上实际肥胖的青少年也不少。在“健康中国”观念逐渐普及的当下,青少年“肥胖焦虑”或许将与“学业焦虑”一般,成为新型焦虑内容汇入“家长起跑线焦虑”的大潮。
多项研究证明,肥胖是长期性的成长问题,儿时肥胖,若不加以控制,长大后也易保持肥胖。在“颜值即正义”的当代社会,胖孩子往往得承受着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多重压力,既影响健康,影响学业,也影响社交,影响就业。家长若想拔高孩子的整体素质,解决肥胖问题必不可免。想让每一代孩子越来越强,就得让健康观念深入固化在家庭生活认知中。
其实,在健身圈,保持好的身材讲究“三分练,七分吃,十分睡”,青少年强身健体,控制饮食与作息十分关键。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沉迷于各种美食与平板电脑,即便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习惯,那可能也是一个强壮的小胖子。体重下不去,进行跳绳、慢跑、引体向上涉及体测的基础运动,对关节及肌肉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仅把体重问题归结为“在校运动量少”,恐怕部分家长的认识误区尚未彻底纠正。
古人用诗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激励青少年成长奋进。对照现在青少年体重负担,我们则可以说:“别偷懒,肥了少年腰,长叹息。”当然,偷懒的主体指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与学业教育责任一般,作为监护人,家长对青少年的健康管理也负有主要责任。让孩子减肥,家长首先得动起来。
关注孩子成长不能局限于学业情况,还得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帮助孩子建立健康食宿意识,学习识别食品的营养成分表,学习计算平时热量摄取量,引导他们主动远离高热量、高盐分、高脂肪的不健康食品,多吃蔬菜,多吃粗粮,多吃高蛋白食品。同时,以身作则,避免熬夜和久坐,让孩子能以科学规范的生活作息,度过青春期。
前段时间,《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引发大众热议。针对青少年肥胖问题,也当把健康管理、减肥增肌纳入家长家庭教育范畴,鼓励家长学习相关运动健身常识,合理调整孩子健康成长轨迹。(严奇)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让健身减肥成为青少年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