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发布于 4年前 (2021-01-17)
夏天气温高,宝宝的消化酶分泌较少,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或感染上肠炎等肠道传染病,需要适当地为宝宝增加食物量,以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最好吃一些清淡易消化、少油腻的食物,如黄瓜、西红柿、莴笋、扁豆等含有丰富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无机盐等物质的食物。可用这些蔬菜做些凉菜、在菜中加点蒜泥,既清凉可口,又有助于预防肠道传染病。 应多食用牛奶、鸡蛋、瘦肉、鱼等优质蛋白,因其脂肪含量低,口味清淡,非常适合宝宝食用。还有...
阅读(96)
管理员 发布于 4年前 (2021-01-17)
夏天,天气炎热,大量的出汗加上食欲降低,会导致人体出现不适。在夏天饮食要注意什么呢? 在夏天,尽量多食用酸的甜的食物。夏天天气炎热,在高温的环境下工作,生活,会产生大量的汗夜,再加上经常喝冷饮,会导致人体的消化功能降低,多食用酸的食物,有开胃作用,多食用甜食可以补充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另外,还要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温燥产热量高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等。...
阅读(93)
管理员 发布于 4年前 (2021-01-17)
夏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宁德蕉城区积极开展“大手牵小手,共创文明城”医疗卫生进校园活动,6月22日,宁德人民医院、蕉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蕉城五小联合在五小校园举办以“儿童夏季传染病的防治”为主题的健康知识讲座,100多名师生参加活动。 宁德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林蔡春生动形象地为学生们讲述了手足口病、伤寒、水痘和乙型脑炎等常见传染病的主要症状及其危害,以及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注意...
阅读(92)
管理员 发布于 4年前 (2021-01-17)
本报讯(记者吴薇郑妍)寒冷冬季是呼吸道疾病多发的季节,普通百姓如何运用食疗方法防治这些看似小病但又不能忽视的感冒、咳嗽?在昨天本报举办的名家讲坛中,专家孙增涛给大家带来了不少实用小方法,让简单食材也能对付感冒、咳嗽。 孙增涛告诉大家,中医学中的感冒分为风寒、风热、暑湿、气虚四类。风寒感冒主要源于着凉,有四肢酸痛、鼻塞、嗓子发紧的感觉,这时用生姜切丝加糖泡水,制成姜糖水饮料服用有一定效果;风热感冒...
阅读(111)
管理员 发布于 4年前 (2021-01-17)
本报讯“年底了,大家海吃海喝就容易引起肠胃问题。今天我就跟大家讲讲怎样调理肠胃吧!……”日前,来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欧阳进颐医生来到了宝塔路街道凤鸣新村社区,为居民们讲解了冬季呵护肠胃的利与忌。 欧阳进颐从“补冬”的汉族饮食习俗讲起,提醒居民们冬季应该少吃如生洋葱、冰淇淋等辛辣、生冷的食物,多吃一些如栗子、羊肉等温热性的食物,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除此以外,杂粮汤的功效也不可小觑,既能调理肠胃,又能...
阅读(105)
管理员 发布于 4年前 (2021-01-17)
寒冷的冬季,喝上一碗美味而滋补的靓汤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享受。在12月13日,西溪逸境为来访客户送上了一场舌尖上的汤煲美宴,每道汤品均是甄选新鲜食材、药材细炖慢熬而成,使得到场客户大饱口福。 走进西溪逸境售楼处,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温馨的背景板,而工作台已经摆满了各种原材料及电热锅等工具,专业的烹饪师傅一边忙着准备养生汤,一边还向围观的业主介绍各种汤品的做法与功效。客户们纷纷点头称赞,尤...
阅读(97)
管理员 发布于 4年前 (2021-01-17)
冬季是进补的季节,在这个炖汤喝补一补,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那么冬季养生药膳有哪些呢?下面推荐几款养生药膳,帮助补补身子。 冬季是养生的最好的季节,很多人会选择在这个时候通过药膳的方式来养生。你知道这个时候吃什么药膳效果好吗? 材料:冬虫草10克,熟地黄40克,红枣(去核)6枚,老鸭1只、盐、葱、姜、料酒适量 做法:将冬虫草、熟地黄、红...
阅读(104)
管理员 发布于 4年前 (2021-01-17)
做法:取栗子15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将栗子洗净,切口。放入开水中煮2~3分钟,剥去壳、膜。搁锅,加水,放入粳米,武火煮沸后改文火,加入栗子,煨烂成粥。再加入冰糖,待冰糖溶化即成。早餐或随意食用,每周3~4餐。偏养肾气。 栗子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主治反胃不食,泄泻痢疾,吐血,衄血,便血,筋伤骨折瘀肿、疼痛,瘰疬肿毒等病症。而且栗子中所含的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能防治高...
阅读(112)
管理员 发布于 4年前 (2021-01-17)
常言道:“秋冬进补,来年打虎”,传统医学认为,秋冬进补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冬季,人的食欲也比较旺盛,所以这时进补正是最好的时节,冬至以后尤为相宜。...
阅读(92)
管理员 发布于 4年前 (2021-01-17)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进补”也成为食客们的热门话题。说到进补,煲汤无疑是人们最爱的方式。煲汤可以随你发挥,加入你喜欢和适合你的食材,当然有些材料还是要小心选择,不见得人人都适合。怎么煲汤、补什么样的汤,这就需要艺术了。 按照民间习俗,秋冬是“进补”的大好时节,大家称之为“补冬”。中医《素问直解》曰:“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要讲究...
阅读(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