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主产于湖南、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原植物生于池塘、沼泽及水田中,喜温暖湿润气候和阳光充足。
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之功效。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以《本草经》及《名医别录》为准,参考古代医家的医案和药性解,《纲目》及现代本草为补充)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
《本经逢原》:芡生水中而能益脾利湿,观《本经》所主,皆脾肾之病。遗精浊带,小便不禁者宜之。
中者脾也,味甘益脾,故能补中。暴疾多属于火,得水之精者,多能抑火,芡实味甘属土,而生于水,所以制火而主暴疾。
虽说芡实现在作为杂粮代餐的材料,遍布全国,但是芡实确实是药材,作为养生之品滥用,略微不妥。(同莲子)
简单来说,芡实的功能只有健脾祛湿,涩精敛肾两个功能,而健脾之物,多能伤肾气。固肾之物,多能助湿能伤脾。芡实性甚平和,能一物兼得两用,确实难得。至于这方面的优点,很多养生节目和专家都说过了。只是如此平和之物,并没有吹的那么神罢了。而且芡实一定要生用,才可以取脾肾同补之效。炒制则损其本性,用来固涩虽好,但是对肾不益。
古代医家在使用芡实时,会有很奇妙的用法,比如清代名医-张锡纯。就利用其收敛冲气之性,治疗冲气上冲的病症。
“参赭镇气汤”治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亦治肾虚不摄,冲气上干,致胃气不降作满闷。用芡实以固下焦气化,使药之降者、坠者,有所底止,且以收敛冲气,而不使再上冲也。(切勿乱用)
必蒸煮极熟,枚齿细咀,使津液流通。凡外感前后、疟、疸、疳、痔、气郁痞胀、溺赤便秘、食不运化及新产后皆忌之。
婴儿肾气强盛,发动流行于全身,则骨长肉充。决不可收涩其升发之气。老人元气耗散,用芡实收敛则可。
如果作为食疗,芡实收涩之性,过多,切勿随意服食。可以用干山药代之(鲜山药不堪用)。
健脾收涩之物,皆能生气于中焦,但如果气不得以流行,则必须搭配行气通经之药辅助则可。否则反生痰饮。
最重要的是:痰湿,胀气,气滞,苔厚,湿热,便秘,排便无力等证状。绝对不可轻用。需要辩证及严格的配伍。所以,五谷代餐粉什么的。可免则免。胡乱搭配,全无章法。久服必生它疾。
尤其芡实,莲子,山药,枸杞,芝麻,核桃等,收涩与滋腻并用。如果打粉食用。等于把本来可以流通的东西全部封锁在了脾胃,生湿之速,不言而喻。不可不知。
其实,现代人的身体比较复杂,多少都有些气滞痰饮什么的,芡实可以作为辅佐,但用量一定要少。另外虽然收涩性强,但是很多时候,腹泻是排出体内热毒的重要途径,所以如果是湿热下注引起的热痢。绝不可用。阻碍邪热排出。则生痔疮和肛瘘等证。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芡实(鸡头米)古中医的养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