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阳平衡”的理论对我们保健、养生很有指导意义。中医养生的要诀是“顺四时,节饮食,调情志,慎医药” 。
所谓“顺四时”,个人理解就是要顺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自然规律,自然界的动植物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也要师法自然,做到春捂、夏发(散)、秋养、冬藏。樊正伦教授建议,老人春天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养肝阴,助生发。夏天吃一点人参生麦饮。秋天要用一点秋梨膏。冬天男同志重在补肾,吃点六味地黄丸、桂附八味丸,女同志冬天可吃些阿胶、大枣、核桃仁等膏滋药。
所谓“节饮食”,就是要管住嘴,吃到八分饱,老人晚上要少吃。多吃富含纤维的植物类食物,少吃肉类。
所谓“调情志”,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勤动脑手,不动心。这里所说的“心”即人的欲望、邪念。中医认为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和五脏是休戚相关的。适当把握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对养生是至关重要的。中医说怒与肝相关,喜主心,悲主肺,恐主肾,忧思主,脾和脾胃相关。中医养生主张“恬淡虚无”,勤动脑体,别动心。即多运动,心理平衡。
所谓“慎医药”,就是不要滥用药。是药三分毒,特别是老人与小孩更要慎用医药,更不要乱用抗生素,也不要乱用保健药。
樊正伦教授还用中医学的“元气”,来说明“保元气”对养生的重要性。所谓“元气”来源于先天,受之于父母。这个元气在后天要不断补充,不补充七天就饿死了,元气耗尽人就走了。中医观点看,元气是定数,就像煤气罐里的煤气,有的装得很满,有的是半罐,有的是多半罐。寿命是什么?就如像煤气罐上的火门,只要把火门调整好,尽管父母给你半罐,也能如像一个整罐来用。如你平时不珍惜,24小时都“开”着,即使一个整罐,元气也会很快耗尽。中医讲治病救不了命,元气耗尽时用人参堆着也救不了。中医认为,人的“元气”不能补,只能养好,用好。如果元气可补,古代的皇帝都不会死了。
樊正伦教授还提出,人不完全靠指标活着,首先要凭感觉活着。对自己要有足够的信任。当你自己觉得睡不好觉、不舒服、情绪异常变化的时候,口味发生变化的时候,不管大夫是否检查出来,你要找好中医帮你调理。中医强调防重于治“上工治未病”。
个人理解,对医院检查的各种理化指标,不要太迷信,太绝对化,更要参考个人的感觉。有时个人只感到精神不好,心里难受,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此时,人己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尚未处于患病的临界点,如找西医看,又无从下手,甚至连挂号也不知该挂哪一科。不如找中医瞧瞧,也许可以从“阴阳失调”角度瞧出病来。另外,有些病在西医看来已是无药可治,不妨找中医,也许还可绝处逢生。也许这就是中医重“现象”,重“整体”的神奇之处。
张又祥-主任医师朱晓东-副主任医师老年常用药老年科名院/名医北大人民医院
项坤三-主任医师高润霖-主任医师妇科常用药妇科名院/名医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郎景和-主任医师魏丽惠-主任医师男科常用药男科名院/名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